首页> 中文学位 >速度向量成像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6h】

速度向量成像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第2章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正常对照组

2.1.2病例组

2.2仪器与方法

2.2.1仪器

2.2.2检查方法

2.2.3 VVI参数测量

2.3统计学分析

第3章结果

3.1 DCM组与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比较

3.2正常对照组与DCM组左心室16节段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速度达峰时间在长轴和短轴方向及短轴方向环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测值比较

3.2.1左室壁16节段长轴方向上心肌运动速度(Vl)及速度达峰时间(Tvl)测值及比较

3.2.2左室壁16节段短轴方向上心肌运动速度(Vr)及速度达峰时间(Tvr)测值及比较

3.2.3左室壁16节段短轴方向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比较

3.3正常对照组与DCM组左室心肌VVI参数及比较

3.3.1两组左室心肌纵向VVI非同步运动指标比较

3.3.2两组左室心肌径向与环向VVI非同步运动指标比较

3.4正常对照组与DCM组左室12节段Tvl-SD、Tvl-dif、Tvr-SD、Tvr-dif与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关系

3.5 DCM组左室不同步运动与左心功能、左室重构的关系

3.6正常对照组与DCM组纵向应变(Sl)、应变率(SRl)与节段射血分数(EF)的关系

3.7左室心肌的收缩后收缩(PSS)现象

3.8重复性检验

第4章讨论

4.1心脏解剖结构及运动模式

4.2正常人及DCM患者在长轴和短轴方向上收缩期室壁运动的特点

4.3正常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运动情况

4.4 DCM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不同步运动

4.4.1收缩达峰时间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4.4.2收缩不同步指标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4.4.3 DCM患者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类型

4.5 DCM组左室不同步运动与左心功能、左室重构的关系

4.5.1 LVEF与左室不同步运动

4.5.2左室重构与左室不同步运动

4.6应变、应变率评价DCM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

4.7 DCM患者左室收缩后收缩的研究

4.8研究的优势、局限性及需注意的问题

第5章结论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英文缩写词索引

附录B 综述:心室机械不同步的超声新技术评价方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运动指标进行检测,探讨正常人和DCM患者左室不同节段心肌同步性运动情况并比较二者差异,探讨 DCM 患者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运动与左心功能、左室重构的关系,并应用VVI对 DCM 患者左室心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变进行评价。 材料与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62±16.99)岁。DCM患者25例,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53.34±18.09)岁,其中6例(24%)心电图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持续时间≥120ms。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舒张末径(LVEDD)≥6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35%。使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心脏探头频率为2.25-4.25 MHz,帧频维持在70~100Hz。该仪器具有VVI定量分析软件。连接心电图,所有病例均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以下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启动VVI模式,在受试者呼气末选取清晰的心尖四腔、二腔、三腔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观(二尖瓣口、乳头肌及心尖三个水平),连续两个或三个心动周期声学采集二维动态灰阶图像并储存,以待脱机后分析。VVI在不同切面得到左室速度、应变、应变率达峰时间等图像或曲线,在心尖左室长轴观测量它们的收缩期纵向速度(Vl)、纵向应变(Sl)及应变率(SRl),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左室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Vr)、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并获得左室16节段在长轴方向的节段射血分数(EF)。以左室12节段收缩期速度、应变纵向、径向、环向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a-SD)及12节段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的差值(Tvl-dif、Tvr-dif、Tsc-dif)作为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和环向上收缩不同步的指标。 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率上无显著性差异。DCM组LVEDd、LVESV、INEDV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LVFS、LVEF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或P<0.01)。 2、①正常人左心室16节段在长轴和短轴方向上的速度达峰时间Tvl和Tvr测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②DCM组在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各室壁间速度达峰时间Tvl和Tvr测值有明显差异(P<0.01),Tvl测值在基底段、中间段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vr测值在不同阶段后壁、下壁、后间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心尖段下壁、后壁、侧壁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DCM组Tsc测值室壁各节段也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 3、①DCM组左室12节段长轴和短轴方向速度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Tvl-SD、Tvr-S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若以Tvl-SD 33.10ms和44.33ms(正常值单侧95%可信区间,-x+1.65SD)作为切断值,DCM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室收缩失同步的比例分别为21/25(84.0%)、20/25(80.096)和5/30(16.7%)、2/30(6.7%)(P均<0.01);以Tvr-SD 35.80ms和46.31ms(正常值单侧95%可信区间,-x+1.65 SD)作为切断值,DCM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室收缩失同步的比例分别为21/25(84.0%)、20/25(80.0%)和5/30(16.7%)、4/30(13.3%)(P均<0.01)。 ②DCM组左室12节段长轴和短轴方向速度收缩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vl—dif、Tvr-di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若以Tvl-dif 101.50ms(正常值单侧95%可信区间,-x+1.65 SD))作为切断值,DCM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室收缩失同步的比例分别为21/25(84.0%)和3/30(10.0%)(P均<0.01);以Tvr-dif 96.00ms(正常值单侧95%可信区间,-x+1.65 SD)作为切断值,DCM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室收缩失同步的比例分别为21/25(84.096)和4/30(13.3%)(P均<0.01)。 ③DCM组Tsl-SD、Tsc-SD、Tsc-di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应测值(P<0.05或P<0.01)。 ④DCM组左室收缩延迟的部位多发生在下壁、后壁、侧壁、后间隔的中间段和基底段,其中下壁11例,侧壁7例,后壁4例,后间隔3例。 4、DCM组Tvl-dif、Tvl-SD与LVEF负相关(r=-0.807,P<0.01;r=0.776,P<0.01),Tvl-dif、Tvl-SD与LVEDd、LVESV、LVEDV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0.457、0.561和0.552、0.413、0.472(P均<0.05);Tvr-dif、Tvr-SD与LVEF、LVEDd、LVESV、LVEDV无明显相关性。 5、正常对照组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纵向S、SR测值均与节段EF呈良好的相关性(P<0.05);DCM组纵向S测值前壁基底段、各室壁中间段均与节段EF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纵向SR测值基底段除前壁,中间段除前间隔、后壁、前壁外均与节段EF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和DCM组的心尖段纵向S、SR测值除前壁外均与纵向节段EF无明显相关性。 6、有17例(约2/3)DCM患者心室节段存在收缩后收缩现象,几乎在所有心肌节段的长轴和短轴方向上都可存在,其中基底段和心尖段居多。在长轴方向收缩后收缩最普遍的是侧壁,有11例。在短轴方向收缩后收缩最普遍的是后间隔,有14例。 结论:1.正常人左心室同一节段各室壁间及同一室壁各节段间的收缩运动幅度一致,说明正常人左心室具有高度同步性运动。 2.DCM患者左室内存在严重的收缩不同步,这种不同步运动存在于不同心室壁不同节段间,表明这种不同步运动在左室内广泛存在。 3.左心室不同步运动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重构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左心室的收缩不同步可影响心脏功能及左室重构。 4.应变、应变率对评价DCM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改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VVI技术能反映心脏在纵向、径向、环向方向上的运动特征,形象、直观地显示心动周期内心肌节段的速度向量,为临床评估心肌运动同步性,应用CRT治疗选择合适对象,评价CRT治理效果及预后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无创的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