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附属医院秋冬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调查
【6h】

大学附属医院秋冬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语

声明

第1章引言

第2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痰培养与药敏检测

2.2.2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

2.2.3统计学分析:

第3章结果

3.1一般资料

3.2临床特征

3.3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

3.4临床用药分析

3.5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痰培养检测细菌的比较

第4章讨论

4.1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致病原的构成情况

4.2 CAP致病原的构成情况

4.3 AEB致病原的构成情况

4.4 AECOPD致病原的构成情况

4.5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分布

4.6临床治疗分析

4.7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第5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炎病原学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调查大学附属医院秋冬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为临床经验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通过与痰培养比较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11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成人患者,采集患者痰标本,用基因芯片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和传统培养方法检测病原体,观察病原学分布、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同时比较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劣。  结果: 1.痰培养110例患者中,致病菌阳性者56例,阳性率为50.9%。共分离细菌及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6%(42株),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分别为18.8%(12株)和17.2%(11株);革兰阳性球菌占17.2%(11株);真菌占17.2%(11株)。 2.1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替坦、头孢唑啉及呋喃妥因耐药率大于90.0%;氨苄西林83.3%;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及氨苄西林/舒巴坦50.0%;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41.7%:美罗培南28.6%;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亚胺培南2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7%;阿米卡星耐药率为0。1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85.7%;四环素80.0%;头孢唑肟75.0%:头孢噻肟62.5%;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环丙沙星、头孢曲松50.0%;妥布霉素37.5%;左旋氧氟沙星36.4%;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33.3%;亚胺培南27.3%;哌拉西林25.0%;头孢哌酮/舒巴坦1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美罗培南9.1%。 3.对110例患者痰标本同时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96例检测到病原体,阳性率87.3%,共检测出病原体126株,其中细菌106株,非典型病原体20株。病原体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8.6%(36株),铜绿假单胞菌15.9%(20株),肺炎克雷伯菌14.3%(18株),肺炎支原体13.5%(17株),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各6.3%(各8株),流感嗜血杆菌5.6%(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8%(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军团菌各2.4%(各3株)。25例(22.7%)患者存在混合感染。 4.LAMP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方面灵敏度高,达87.3%,优于常规痰培养(50.9%)。  结论:1.在大学附属医院秋冬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病原体中,细菌占82.8-84.1%,非典型病原体占15.9%。细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居前两位。2.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及氨苄西林耐药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头孢唑肟耐药率高;这两种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性高。3.LAMP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方面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灵敏度明显优于常规痰培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