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第2章材料与方法

2.1研究目的

2.2资料来源

2.3调查对象

2.4样本含量

2.5抽样方法

2.6调查表格设计

2.7调查方法

2.8质量控制

2.8.1研究方案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2.8.2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

2.8.3资料整理的质量控制

2.9资料整理与分析

2.9.1资料整理

2.9.2资料分析

2.10技术路线图

第3章结果

3.1基本情况:

3.2样本代表性

3.3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现状

3.3.1生存质量的总体情况

3.3.2与全国城市正常人比较

3.3.3与其他国家城市人群比较

3.3.4不同人群生存质量

3.4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4.1生理领域生存质量逐步回归分析

3.4.2心理理领域生存质量逐步回归分析

3.4.3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逐步回归分析

3.4.4环境领域生存质量逐步回归分析

第4章讨论

第5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调查,了解该人群的生存质量水平,探索该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当地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以南昌市城区18~69周岁的全体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南昌市城区抽取常住人口6070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和影响因素调查表;体检使用体检表。收集和分析数据分别使用Epidata3.0软件和SPSS13.0软件。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结果: 1.南昌市城区居民在环境领域和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 2.与全国城市平均生存质量得分相比,南昌市城区居民在生理领域(P=0.000)、心理领域(P=0.000)、社会关系领域(P=0.001)得分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得分,但在生存质量加健康状况(P=0.000)和环境领域(P=0.000)得分稍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与WHOQOL中心的数据相比较,生理领域(P=0.000)、心理领域(P=0.000)、社会关系领域(P=0.000)、环境领域(P=0.000)的得分较低。 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影响南昌市城区居民生理领域的前十位因素依次为:食欲、家庭摩擦(反向计分)、年龄、调查前两周健康状况、食用猪牛羊等频率、是否被诊断过患有高血压、水果、是否购买城镇医疗保险、是否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者,食用水(海)产品的频率等。影响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心理领域生存质量的前十位因素依次为:食欲、年龄、剧烈运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收入、乳及乳制品、猪牛羊等肉类制品、鸡鸭鹅禽类及制品、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者,体检次数等。影响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的前十位因素为食欲、家庭摩擦(反向计分)、年龄、未婚、猪牛羊等肉类及制品、水果食用情况、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者、剧烈运动、离婚,乳及乳制品。影响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环境领域生存质量的前十位主要因素为食欲、水果食用情况、收入、轻中度锻炼、家庭摩擦(反向计分)、食用鸡、鸭、鹅等禽类及制品、公费医疗、食用水(海)产品情况、机关或事业单位管理者,个体工商户等。 结论: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均需受到关注,应依据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其身体素质,改善社会关系,优化环境,使其在各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具体的措施有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搞好家庭关系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