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室壁运动的影响
【6h】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室壁运动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右室高位室间隔、低位室间隔以及心尖部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高位室间隔、低位室间隔以及心尖部起搏对心电激动和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因房室传导阻滞已行VVI起搏术患者75例。根据术后随访程控根据起搏比例大于40%标准进行筛选,筛选后选取患者60例,其中A组右室心尖部起搏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B组右室高位室间隔部起搏20例,男性例11,女性9例;C组右室低位室间隔部起搏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记录患者术前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一般情况;在静息状态下,记录标准12导联起搏心电图;标准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心脏彩超测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LVEF、LVFS、LNSV);在TVI模式下记录起搏时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及左室长轴切面的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在心尖四腔切面获取右室侧壁、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心肌运动时间-速度曲线,在心尖二腔切面、左室长轴切面左室前壁、下壁,左室前间隔、后壁心肌运动时间-速度曲线,测定左右室各室壁基底段、中段收缩舒张时间用于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肌运动变化。
   结果:
   1、术前基础情况比较:基础情况(性别、年龄、基础心脏疾病、血流动力学参数、使用电极材料、程控的低限频率、各组的起搏比例)无统计差异(P>0.05)。
   2、术后随访12个月血流动力学参数(LVEF、LVFS、LVSV)比较: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时,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术后均较术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高位间隔组最高,低位间隔组次之,心尖组最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3、术后随访12个月起搏心电图QRS波宽度比较: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时,起搏心电图QRS波宽度比较,高位间隔部组最短,低位间隔部组次之,心尖部组最宽,有统计差异(P<0.05)。
   4、术后随访12个月起搏时室壁运动参数比较: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时,部分心肌节段R波收缩达峰时间延迟而R波舒张达峰时间缩短,有统计差异(P<0.05)。R波收缩达峰时间延迟有:左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左室前壁中段;左室下壁中段;左室前间隔中段;左室后壁基底段、中段达峰时间。R波舒张达峰时间缩短有:左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室间隔中段;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左室下壁基底段、中段;左室前间隔中段;左室后壁基底段、中段;室间隔基底段舒张达峰时间。
   室壁机械运动的同步性:左室内以及左右室间收缩达峰时间离散度Ts-SD及左室收缩达峰时间极差Ts-maxD,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差异(P<0.05)。
   5、术后随访12个月起搏心电图QRS波宽度与血流动力学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LVEF、LVFS为-0.696,LVSV为-0.174;与机械运动正相关,相关系数系数为左室内Ts-SD0.611,左室内TS-maxD0.679,左右室Ts-SD0.602,左右室TS-maxD0.733。左室机械运动参数与血流动力学参数负相关。
   结论:
   1.使用组织多普勒方法验证了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术随访12个月后,高位间隔部起搏,电激动和室壁运动最同步,血流动力学最好,低位间隔部起搏次之,心尖部起搏最差。
   2.使用组织多普勒方法验证心室电激动不同步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电激动不同步与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与血流动力学恶化改变具有相关性,一致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