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6h】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其安全性和疗效的评价;探讨下肢肌内注射法移植与动脉血管腔内注射法移植之间的疗效差别。
   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40例共计肢体40条(双下肢患者计病重侧),男32例,女8例,男女比例4:1,年龄31~87岁,平均(68.2±7.1)岁。其中单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21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DF)1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4例。临床症状包括疼痛37例,冷感39例,麻木29例,溃疡坏疽23例,跛行40例。按Fontaine分级:Ⅱ级6例,Ⅲ级11例,Ⅳ级23例。患者均经正规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半年以上无效。40例患者按移植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下肢肌内局部注射组(第1组)和动脉血管腔内注射组(第2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在6.5%以下。患者在抽取骨髓前均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动员骨髓细胞2~3d,300μg/d,动员末日抽取骨髓血200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纯后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浊液,按上述两种方法移植入患肢(双下肢患者选取病重侧)。术后仍辅于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密切随访6个月,每月定期随访主观症状变化情况,6个月后复查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ABI)、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记录疼痛、冷感、麻木、跛行距离,观察溃疡情况。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数据均数t检验,两组间疗效对比采用方差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移植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各观察指标均进入统计学分析。两组辅助检查指标(皮温、侧支循环、TcPO2)及临床症状指标(疼痛、冷感、麻木、溃疡、跛行)移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表2、图表2)。其中4例患者移植治疗后6个月侧支循环明显丰富(附图2.1.1~2.1.4),3例患者移植治疗后6个月溃疡创面愈合良好(附图2.2.1~2.2.3)。两组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及侧支循环再生程度评分示移植治疗总有效率均≥60%(表3、图表1)。两组ABI变化均不明显,移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移植治疗后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别。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无论是采取下肢肌内局部注射法移植还是采取动脉血管腔内注射法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种移植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别。经动员刺激后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有抽取骨髓少,细胞含量多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