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温度变化致大鼠小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的研究
【6h】

环境温度变化致大鼠小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在环境温度发生骤然变化时大鼠肠黏膜的病理损伤和淋巴细胞的亚型的数量和分布规律变化,探讨肠黏膜免疫屏障受环境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为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和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形态学依据。
   方法:将84只9~15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温度(20℃)、骤降温4℃、骤降温-12℃、骤升温37℃四组,每组21只,每组均观察7个时间点,即1h、4h、8h、12h、24h、48h和168h。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经4℃4%多聚甲醛液固定24h,石蜡包埋和切片,对相邻切片用小鼠抗大鼠CD4+、小鼠抗大鼠CD8+和山羊抗大鼠CD20+单克隆抗体,采用PV-6002及PV-900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显示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20+B细胞,用方网测试系统测量出T细胞的亚群和B细胞的数密度。用统计软件SPSS16.0比较它们在肠段间、上皮与固有层间和不同环境温度组间的差异。并做常规HE染色,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⑴低温和高温组大鼠肠黏膜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在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绒毛及固有膜脱落,毛细血管扩张及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等,在37℃高温组最严重。各组出现损伤严重的时间不同,在37℃高温组8h损伤最严重,而4℃组和-12℃组均在12h损伤最明显。7d后小肠各段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均未恢复至正常状态。从各肠段比较,受损伤程度以十二指肠最重,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⑵正常温度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内仅见CD8+T细胞,固有层可见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20+B细胞。上皮内CD8+T细胞和固有层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20+B细胞的数密度均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⑶与正常温度组相比,37℃组各肠段上皮内CD8+T淋巴细胞和固有层CD4+T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数密度在受刺激的各时间点均低于正常温度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各肠段固有层CD20+B细胞的数密度在受刺激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温度组。⑷与正常温度组相比,4℃和-12℃低温组各肠段上皮内CD8+T淋巴细胞和固有层CD4+T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数密度在受刺激的各时间点均低于正常温度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各肠段固有层CD20+B细胞的数密度在受刺激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温度组。其中,上皮内CD8+T细胞的数密度在-12℃低于4℃组,固有层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B细胞的数密度-12℃低于4℃组。⑸各种温度变化对各种淋巴细胞影响程度不同。CD4+T细胞可受高、低温影响而降低,以高温影响更明显。CD8+T细胞可受高、低温影响而降低,但以低温影响更明显。CD20+B细胞可受高、低温影响而升高,则以4℃组最明显。
   结论:①环境温度骤升或骤降都可引起小肠粘膜机械屏障损伤,出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绒毛及固有膜脱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央乳糜管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②环境温度骤升或骤降都可影响小肠粘膜免疫屏障,出现CD4+T细胞、CD8+T细胞减少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降低等细胞免疫抑制现象及CD20+B细胞升高等体液免疫增强现象。③环境温度骤升使大鼠肠黏膜的机械屏障损伤更严重,环境温度改变可影响大鼠肠黏膜的免疫屏障。

著录项

  • 作者

    吴芳庚;

  •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昌大学;
  • 学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清仙;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74.502;R361.3;
  • 关键词

    小肠黏膜; 环境应激; 免疫屏障; 细胞病理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