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血管痉挛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Cx40磷酸化水平及其磷酸化位点分析
【6h】

脑血管痉挛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Cx40磷酸化水平及其磷酸化位点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心脑血管系统中主要表达和起作用的缝隙连接蛋白为Cx43和Cx40,其磷酸化在许多心脑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脑血管痉挛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Cx40的磷酸化水平并利用质谱技术筛选出其磷酸化位点。为更深入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x43、Cx40磷酸化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下一步筛选出对CVS有效药物提供靶点。
   方法:
   1、ET-1诱导的SD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条CVS模型的建立:采用同种系SD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显微镜下分离脑基底动脉,将其剪成完整的动脉条,400pmolET-1孵育动脉条,建成ET-1诱导的SD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条CVS模型。
   2、CVS模型的检测:分为ET-1刺激组和正常组,比对ET-1刺激后血管条发生的张力变化。
   3、CVS组和正常组中Cx43、Cx40磷酸化水平的分析:利用磷酸化蛋白富集试剂盒富集CVS组和正常组中的磷酸化总蛋白,再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CVS组和正常组中Cx43、Cx40磷酸化水平的改变。
   4、CVS中Cx43、Cx40磷酸化位点的检测: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CVS中Cx43、Cx40磷酸化位点进行分析,筛选出CVS中Cx43、Cx40发生磷酸化的位点。
   结果:
   1、成功建立ET-1诱导的SD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条CVS模型,血管条张力检测发现,ET-1刺激后血管条张力发生明显的改变。
   2、正常脑基底动脉中Cx43、Cx40都处于相对较低的磷酸化水平,但与Cx43相比,Cx40处于相对较高的的磷酸化水平。
   3、CVS后Cx43、Cx40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然而比较Cx43、Cx40磷酸化蛋白表达量发现CVS中磷酸化GJ蛋白的表达主要以Cx40为主。
   4、前期我们研究表明正常脑基底动脉平滑肌层的GJ蛋白主要为Cx40,CVS后则以Cx43的表达为主,结合本实验结果我们发现:CVS后脑基底动脉平滑肌中总蛋白的表达主要为Cx43,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则以Cx40为主。
   5、对CVS中Cx43与Cx40进行磷酸化位点检测,分别筛选出Cx40的9个磷酸化位点和Cx43的4个磷酸化位点。
   结论:
   CVS后这种总蛋白与磷酸化蛋白表达的不一致可能在CVS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筛选出来的Cx40的9个磷酸化位点和Cx43的4个磷酸化位点可能是导致CVS后GJ功能发生改变的关键,并由此影响到CVS的发生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