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缝隙连接蛋白43 Ser368位点磷酸化参与脑血管痉挛的体外实验研究
【6h】

缝隙连接蛋白43 Ser368位点磷酸化参与脑血管痉挛的体外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缝隙连接通道(GJ)介导的细胞间信号通讯(GJIC)是相邻细胞间电化学信号传递的最直接的通路,在血管协同舒缩的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血管壁分布最广泛,并主要通过磷酸化过程实现构象及功能的调节,前期体内实验研究表明在Cx43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与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病理过程关系密切,本实验在此基础上,在体外细胞模型中进一步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x43 Ser368位点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在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1.原代培养与鉴定SD-大鼠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无菌条件下迅速分离取出基底动脉,轻柔去除外膜和内膜,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光学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细胞化学免疫荧光鉴定。
  2.建立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细胞模型:原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0-6M OxyHb孵育24h、48h、72h、96h建立脑血管痉挛不同时段的细胞模型,通过随机双盲的方法,光学显微镜下测定平滑肌细胞的平均长度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表型分子α-actin、calponin、OPN的表达变化来反应细胞收缩状态的改变,并检测Cx43总蛋白(T-Cx43)以及其Ser368位点磷酸化(P-Cx43)的比例水平改变,均数±标准差记录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3.Cx43 S368位点突变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以pCMV-Cx43cDNA质粒为模板克隆出目的基因Cx43cDNA,并应用PCR技术定点突变Cx43 S368位点基因,再构建PLV.Ex3 d.p/neo-EF1 A(<)Cx43(>)IRES/EGFP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测序鉴定后,以阳性目的质粒和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的293T细胞,并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病毒滴度。
  4.体外实验研究Cx43 Ser368位点突变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病毒载体感染平滑肌细胞效率检测,首先比较不同MOI值对细胞的感染效率的影响,其次观察24h、48h、72h、96h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感染效率,最后以最优MOI和最佳时间点感染平滑肌细胞,并检测蛋白水平的感染效率。实验分组为1)病毒组+OxyHb,2)空载病毒组+OxyHb,3)未感染+OxyHb,4)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设置),观察相应时间点细胞收缩程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对收缩标记分子α-actin、calponin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佐证细胞的收缩状态变化,同前检测T-Cx43表达及其中P-Cx43的变化情况。
  结果:
  1.原代培养的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特异性抗α-actin抗体免疫荧光鉴定为平滑肌细胞并且纯度达到95%以上。
  2.成功构建OxyHb诱导的脑血管痉挛细胞模型:细胞长度分别为正常时的69.26±19.23μm、24h为40.57±12.18μm、48h为29.98±20.19μm、72h为35.87±19.56μm、96h为42.25±17.94μm,即OxyHb能够诱导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且收缩程度随着孵育时间增加在48h时达到高峰,之后随着时间递增而逐步缓解,Western blot检测标记分子其中收缩型标记分子α-actin、calponin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升高到48h时达到最大量分别为194.9%±20.9%(孵育前125.6%±20.5%),37.4%±7.8%(孵育前13.8%±9.3%),72h、96h则均逐渐降低其与细胞收缩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和-0.945;合成型标记分子OPN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在48h时达到最小量7.4%±9.2%(孵育前26.7%±15.2),之后缓慢升高相关系数为0.957,说明标记分子的相对表达量能够很好证明细胞收缩程度的改变。且经过随着时间的递增T-Cx43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并在48h时达到最高峰75.8%±4.1%(孵育前27.6%±18.5%),72h、96h较前(48h)逐渐下降,但仍高与正常对照水平,而P-Cx43的表达前期无明显变化,而从48h开始随着时间的递增其表达量明显升高,72h达到高峰49.2%±10.8(孵育前10.5%±16.3),在96h时仍有高峰表达较前(72h)略有下降,即P-Cx43占Cx43总蛋白的相对比在48h前不断降低,到48h达到最小值,而之后则逐步升高。
  3.DNA测序表明成功构建PLV.Ex3d.p/neo-EF1 A(<)Cx43(>)IRES/EGFP质粒,Cx43 S368位点碱基成功突变为表达丙氨酸的碱基;荧光检测显示转染的293T细胞成功产生慢病毒,病毒浓缩悬液滴度测定为9.7x107TU/ml。
  4.体外实验研究Cx43 Ser368位点突变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结果:病毒感染平滑肌细胞效率检测:MOI值取100时,细胞的感染效率最高,且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自感染起24h左右即可观察到绿色荧光,到72h时达到高峰,感染率98%以上,且维持稳定,经Western blot检测P-Cx43在突变组72h之后处于低水平表达,说明感染效率在蛋白表达水平达到预期效果。突变组在OxyHb孵育后,细胞的长度变化24h(36.4±16.36μm)、48h(28.73±9.53μm)组与对照组24h为(38.64±16.32μm)、48h(30.96±19.98μm)无明显差异,而72h(28.12±14.66μm)组和96h(30.14±20.42μm)突变组的长度则明显小于对照组72h(36.46±17.53μm)、96h(45.34±17.94μm),标记分子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细胞平均长度变化结果相符,而突变组中T-Cx43的表达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突变组P-Cx43也有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即P-Cx43占Cx43总蛋白的相对比前期无明显差异,但48h后一直处于较低值。
  结论:
  1.OxyHb孵育会诱导T-Cx43和P-Cx43表达升高,但时相性不同。
  2.成功构建了表达Cx43 S368位点突变的慢病毒载体。
  3.通过病毒感染特异性突变Cx43的主要磷酸化位点(S368)之后,导致OxyHb诱导的平滑肌细胞的收缩程度呈持续性,后期缓解不明显,说明Cx43S368的磷酸化对于脑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可能起到了保护作用,能够缓解CVS。这种保护机制可能与P-Cx43所占比例的升高导致通道功能减弱有关,进一步研究Cx43的磷酸化可能为防治脑血管痉挛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