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及其模式的选择
【6h】

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及其模式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第2章 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2.1 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产生

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与政府绩效审计

2.3 制度变迁理论与政府绩效审计

2.4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绩效审计

第3章 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内外的实践

3.1 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外实践情况

3.2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情况

第4章 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比较分析

4.1 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比较

4.2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选择

4.3 政府绩效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第5章 基于风险导向的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

5.1 风险导向模式下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程序

5.2 风险导向模式下地方政府绩效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了私人部门的绩效管理模式,将绩效审计、绩效评估等方法应用于公共管理的实践中。在此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府审计转变为以绩效审计为中心、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并存的审计模式。绩效审计成为审计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理论建设滞后,实践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既有宏观上的体制因素的制约也有微观上的审计方法的落后。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上的体制、制度等长期因素寻找突破口,但进展缓慢。本文的研究结合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试图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探索一全新的模式,从审计方法的改进上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水平。
  本文从审计模式的选择入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文章分析了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具体程序,分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类型,构建风险模型,并最终建立起一全新的风险导向绩效审计模式,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支持。根据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开展的实际情况,本文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审计项目选择阶段、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当中都体现了风险导向理念,把审计风险的评估和应对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实施,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