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鄱阳湖越冬鹤鹬的日间行为节律及觅食生境选择
【6h】

鄱阳湖越冬鹤鹬的日间行为节律及觅食生境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概述

1.1.1 鸻鹬类

1.1.2 鹤鹬

1.1.2 人类活动对鸻鹬类的影响

1.2 研究地点概况

1.2.1 鄱阳湖的地理、水文及气候特点

1.2.2 鄱阳湖自然环境概况

1.2.3 鄱阳湖的鸟类资源

1.2.3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鸟类行为节律研究进展

1.4 鸟类觅食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第二章 鹤鹬的日间行为节律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地点

2.2.2 鹤鹬行为观察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鹤鹬日间行为时间分配

2.3.2 日间行为节律

2.3.3 不同水位下行为的差异

2.4 讨论

2.4.1 鹤鹬日间行为时间分配

2.4.2 日间行为节律

2.4.3 鹤鹬对不同水位的选择

第三章 鹤鹬的觅食生境选择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地点

3.2.2 鹤鹬观察及底泥样本采集

3.2.2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展望

4.3 关于鄱阳湖水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每年吸引数万候鸟来此越冬,是国际重要湿地。鸻鹬类是鄱阳湖第二大越冬水鸟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大部分鸻鹬类途径我国时主要在沿海地区停歇或越冬,目前针对鸻鹬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对于鄱阳湖等内陆湿地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鄱阳湖数量较大的越冬鸻鹬类—鹤鹬(Tringa erythropus)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鹤鹬的日间行为节律及觅食生境选择。
  1.鹤鹬日间行为节律
  日间行为节律与动物的新陈代谢和能量需求紧密相关,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越冬期鸟类行为节律的研究主要集于大型水鸟,尤其是珍稀濒危水鸟上,对于小型水鸟研究较少。依据伯格曼定律(Bergman rule),我们推测小型鸟类的日间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可能与大型鸟类不同。对此,我们于2014年11月—2015年3月利用瞬时扫描法对鄱阳湖鹤鹬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及昼间节律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了解作为小型水鸟的鹤鹬如何通过自身行为的调整来适应越冬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觅食行为是鹤鹬越冬期最主要的行为,所占时间比例为61.4%。相对于很多其他大型食肉性水鸟而言,鹤鹬觅食行为的比例偏高,这可能与其较小的体型有关。鹤鹬在体温调节中消耗的能量较多,因此需要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取食更多食物才能维持能量平衡。休息行为是鹤鹬第二大行为,所占时间比例为32.1%。觅食行为和休息行为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905,n=8,P=0.002),两种行为间的权衡对于鹤鹬成功度过寒冷冬季具有重要意义。鹤鹬警戒行为比例为0.8%,明显低于一些大型涉禽。鹤鹬越冬期集大群的习性可能是导致其警戒行为偏低的主要原因。越冬期不同月份间各行为比较中,1月份出现了觅食行为比例的高峰和休息行为比例的低峰,这可能与1月份平均气温为全年最低有关。觅食行为比例在全天呈缓慢上升趋势,而休息行为比例呈下降趋势。虽然觅食和休息行为的时间分配在全天有一定变化,但是卡方分析结果表明鹤鹬的日间行为节律性并不强。鹤鹬的觅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跗跖下的水位(0~5.5cm;占56.8%),而休息行为主要发生在跗跖上的水位(5.5~8.6cm;占59.8%),安全性和食物的可利用性可能是影响鹤鹬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
  2.鹤鹬觅食生境选择
  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大部分鸻鹬类不同,鹤鹬的越冬期分布区主要位于内陆湿地,其中鄱阳湖是其最主要的分布地。了解鹤鹬在鄱阳湖的食物来源有助于从食物的层面阐明鹤鹬独特分布模式的可能原因。我们于2014年11月—2015年4月对鹤鹬觅食地和非觅食地进行了底栖动物样本采集,并通过比较觅食地和非觅食地的底栖动物密度,以期了解影响鹤鹬觅食生境选择的主要食物因子。整个越冬期共采集底泥样本68份,样品中底栖动物被分为腹足类、颤蚓、水蛭、摇蚊幼虫和蛾蠓幼虫5类。均值比较表明,颤蚓、摇蚊幼虫在觅食地和非觅食地的数量均最大,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的结果表明,腹足类( Z=-1.909, P=0.056>0.05)、颤蚓( Z=-0.490, P=0.624>0.05)和水蛭(Z=-0.512, P=0.608>0.05)的样本数量在觅食地和非觅食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3类底栖动物对鹤鹬觅食生境选择的影响较小。摇蚊幼虫(Z=-1.971, P=0.049<0.05)和蛾蠓幼虫(Z=-2.129, P=0.033<0.05)的样本数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鹤鹬倾向于选择这2类底栖动物密度高的地方觅食。沿海地区和内陆湿地底栖动物组成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鹤鹬独特分布模式的原因,然而此推测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