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前微生态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6h】

术前微生态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剔除标准

2.1.3 伦理学问题

2.2研究方法

2.2.1 MEEN组病人术前营养方法

2.2.2 NEN组病人术前营养方法

2.2.3 CONT组病人术前处理方法

2.2.4 三组病人手术

2.2.5三组病人术后营养方法

2.3研究指标及方法

2.3.1临床转归指标

2.3.2炎性反应指标

2.3.3营养指标

2.3.4体液免疫指标

2.3.5肠道目标菌群

2.4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临床转归指标的比较

3.2炎性反应指标的比较

3.3营养指标的比较

3.4体液免疫指标的比较

3.5肠道目标菌群计数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胃癌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有营养风险的胃癌病人术前给以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探讨术前微生态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4年2~10月间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6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3组,即常规处理组(CONT组,n=20)、肠内营养组(NEN组,n=20)和微生态肠内营养组(MEEN组,n=20)。MEEN组病人术前行微生态肠内营养,NEN组病人术前行普通肠内营养,两组病人术前均连续肠内营养7天;CONT组病人术前行常规处理。观察三组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3天和第7天进行炎性反应、营养、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分别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时(术后第3~5天)作肠道目标菌群的测定。
  结果:
  在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MEEN组低于CONT组(3.3%VS20%,p<0.05),NEN组与MEEN组及CONT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病人术后其他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胃瘫综合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方面,MEEN组及NEN组早于CONT组(p<0.05),但MEEN组和NEN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住院天数方面,MEEN组及NEN组均少于CONT组(p<0.05),但MEEN组和NEN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炎性反应指标水平方面,术前第1天、术后第7天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MEEN组低于NEN组及CONT组(p<0.05),但NEN组和CONT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营养指标水平方面,术前第1天、术后第3天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MEEN组高于NEN组及CONT组(p<0.05),但NEN组和CONT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体液免疫指标水平方面,术前第1天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三组病人的IgM水平无差异(p>0.05),MEEN组病人的IgG、IgA水平均高于NEN组及CONT组(p<0.05),但NEN组和CONT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第1天三组肠道目标菌群计数无差异(p>0.05);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时MEEN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均低于NEN组及CONT组(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计数均高于NEN组及CONT组(p<0.05),但NEN组和CONT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胃癌病人术前使用微生态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减轻术后早期炎性反应、促进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恢复、纠正术后肠道菌群失衡,从而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术后快速康复,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