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6h】

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发性出血( Po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bleeding,PESB)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5年6月间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术并进行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患者,筛选出EST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患者,分析迟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同时按1:4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的ERCP并行EST,且未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分析EST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果:
  在此期间共有8477例患者进行了进行ERCP并EST术,其中有137患者发生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PESB的发生率为1.62%。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EST切开大小、EST方向偏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切开、术中出血与EST术后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而其他因素则未见明显相关性。将以上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切开方向偏离(OR=2.184,95%CI=1.266,3.767),术中出血(OR=3.326,95%CI=1.785,6.196)和预切开(OR=2.310,95%CI=1.277.4.179)是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危险因素。137例PESB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出血分别是101例、29例、7例,单纯药物止血60例(均为轻度出血患者),药物联合内镜止血77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
  结论:
  1、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术中出血、预切开及EST切开方向偏离是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危险因素。
  2、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多为轻至中度出血,多数需要内镜下止血。止血成功率100%。
  3、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术中控制切开方向,减少预切开,可能使EST术后并发乳头切口出血的风险降低。内镜下止血疗效确切,及时内镜下止血,可能减少大出血的发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