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6h】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工业企业的界定

2.2 区域科技创新的概念

2.3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第3章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评价分析

3.1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特点

3.2 科技创新投入分析

3.3 科技创新活动分析

3.4 科技创新产出分析

3.5 科技创新潜力分析

第4章 区域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5章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5.1 评价方法的确定

5.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3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5.4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5.5 评价样本选取及数据准备

5.6 计量分析

第6章 提高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6.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6.3 加强产学研结合

6.4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6.5 针对各省情况的对策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评价对象指标数据

展开▼

摘要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区域,是工业发展极具潜力的区域,中部地区的崛起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而在推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只有持续深入推进创新战略,培养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才能为供给侧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创新,提升新技术在支撑企业“换挡提速”发展中的比重是大势所趋。工业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科技创新能力代表了区域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并获得提高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些对策建议。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后,针对中部六省工业企业,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潜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多年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工业企业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探讨了其工业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确定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基于省际的比较。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三大主因子,将其概括为投入产出因子、研发机构活动因子、外部环境因子。依据因子模型,对涵盖了东中西部的20个省级单位进行了计量分析并排名,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中安徽排名首位,但六省内部分化严重,部分省份排名较为落后。
  结合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针对中部地区提高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结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结合各省情况提出了针对各省的建议。这些措施既有利于为各级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又有利于各工业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