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横切纵缝法内眦赘皮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6h】

改良横切纵缝法内眦赘皮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资料

2.2 手术治疗方法

2.3 图像和数据信息采集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统计学处理

4.3 典型病例

第4章 讨论

4.1 内眦赘皮的成因

4.2 内眦角开大的美学问题

4.3 瘢痕量表的选择原因

4.4 统计学相关讨论

4.5关于内眦韧带的处理

4.6 本研究的特点

4.7该手术方法诊治体会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综述:内眦赘皮的成因、分类及手术治疗新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介绍改良横切纵缝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并通过测量术前术后眼外形数据及其相关比例关系的变化总结其临床疗效。 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10月,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并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测得数据的52例内眦赘皮患者(其中女性50例,男性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行改良横切纵缝法内眦赘皮矫正术,部分患者同期行重睑术;术前、术后测量每位患者的睑裂长度(HLFL)、内眦间距(IICD)、内眦赘皮间距(MED),评估术区瘢痕情况并计算睑裂长度与内眦赘皮间距的比值(HLFL/MED)。采用 IBM SPSS23统计软件,对手术前后以上数据和睑裂长度与内眦赘皮间距比值(HLFL/MED)的改善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来评估内眦赘皮的矫正效果。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未见泪小管损伤。随访时间6个月-21个月,平均9.3个月。术前内眦赘皮间距为(37.94±3.19)mm,术后即刻内眦赘皮间距为(32.27±2.42)mm,术后6个月内眦赘皮间距为(34.49±2.46)mm。术前内眦间距为(34.24±2.61)mm,术后即刻内眦间距为(32.27±2.42)mm,术后6个月内眦间距为(33.28±2.57)mm。术前睑裂长度为(27.01±1.09)mm,术后即刻睑裂长度为(3.01±1.48)mm,术后6个月睑裂长度为(28.74±1.06)mm;术前 HLFL/MED比值为(0.717±0.063),术后即刻 HLFL/MED比值为(0.936±0.067),术后6个月HLFL/MED比值为(0.837±0.056);术后6个月内眦赘皮间距相对术前缩短(3.45±1.19)mm(P值<0.05;配对t检验)。术后6个月内眦赘皮间距相对术后即刻增加了(2.21±0.92)mm(P值<0.05;配对t检验)。术后6个月内眦间距相对术前缩短(0.95±0.59)mm(P值<0.05;配对 t检验)。术后6个月内眦间距相对术后即刻增加了(1.01±0.87)mm(P值<0.05;配对t检验)。术后6个月睑裂长度相对术前增加(1.72±0.55)mm( P值<0.05;配对 t检验)。术后6个月内眦间距相对术后即刻降低了(1.34±0.67)mm(P值<0.05;配对t检验)。术后6个月HLFL/MED相对术前增加(0.120±0.027)(P值<0.05;配对t检验)。术后6个月HLFL/MED相对术后即刻降低了(0.099±0.037)(P值<0.05;配对t检验)。术后POSAS评分:患者PSAS评分(10.20±0.82)分,观测者OSAS评分(7.10±0.70)分,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2.10±0.20)分,观测者总体满意度评分(2.60±0.32)分。 结论: 改良横切纵缝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具有设计简单,操作容易,创伤小,术后效果明显、稳定,瘢痕不明显等优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