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权力及意识形态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财富》杂志关于香港的两篇报道为例
【6h】

权力及意识形态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财富》杂志关于香港的两篇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and Hypothesis

1.2 Rationale

1.3 Data and Methodology

Chapter Two A General Survey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1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1.1 The Concept of CDA

2.1.2 CDA, Ideology and Power

2.1.3 Principles of CDA

2.1.4 The development of CDA

2.2 Media Discourse Studies and CDA

2.2.1 Media and Discourse

2.2.2 Media Discourse Studies

2.2.3 Media Study in CDA Perspective

2.2.4 Power, Ideology and Hegemony in Media Discourse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ies of CDA

3.1Fairclough's Approach of CDA

3.1.1 The Ten Questions

3.1.2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Fairclough's

3.2 Halliday's Three Functions as Analytic Tool of CDA

3.2.1 Ideational Function

3.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3.2.3 Textual Function

3.3 The Application of CDA and SFG to this Study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with the CD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4.1 Text

4.1.1 Transitivity

4.1.2 Mood and Modality

4.1.3 Voice

4.1.4 Thematic Organization

4.1.5 Lexical Classification

4.2 Discursive Practice

4.2.1 Soc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exts Produced and Decoded

4.2.2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4.2.3 Intertextuality

4.2.4 Analysis of the News Structure

4.3 Social Practice

4.3.1 The Standard of News Value

4.3.2 The Standard of News Policy

4.3.3 The Double Standard of the U.S. Media

4.3.4 Agenda Setting Process

4.4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4.1 Transitivity

4.4.2 Modality

4.4.3 Thematiz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Introduction

5.2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5.3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References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也称批判性语篇分析,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术由以Roger Fowler和Gunther Kress等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家在《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中发展起来的语篇分析工具。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二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而又如何为之服务的。语言并不像以往语言学家宣称的是一种客观透明的传播媒介,而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是单纯地反应社会,而是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因此,Halliday认为:语言的语法体系所具有的特定形式与其服务的社会和个人需要密切相关。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祈。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本文旨在讨论批评语篇分析的概念、原则和理论框架,及其在新闻语篇中的实际运用。 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概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引论,阐述此项研究的性质和目的,介绍研究设计与方法,概述本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阐述了支持本文的理论,包括:批评语篇分析理论,它的历史、原则及研究现状以及媒体话语中的权力、意识形态和霸权。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及具体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费尔可拉夫(Fairclough)的分析方法和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手段。费尔可拉夫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文本、话语实践以及社会实践。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批评语篇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是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工具。Halliday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及篇章功能(textual function)。 在第四章中,文章运用这些方法和理论对选取的两组新闻报道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在于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文章得出结论,对英语学习者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教育,用语言事实来揭示大众媒体操纵语言以传播其意识形态,从而培养读者和语言学习者的批评阅读意识的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