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探析
【6h】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价值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阐述

1.2 党的几代领导核心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论述

1.2.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1.2.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阐述

1.2.3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1.2.4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境遇

2.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优势

2.1.1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时代主题

2.1.2 改革与开放的国内时代强音

2.2 阻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因素

2.2.1 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国际因素

2.2.2 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国内因素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五大定位”

3.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定位

3.1.1 服务广大群众

3.1.2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1.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念”定位

3.2.1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

3.2.2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独特的民族特色

3.2.3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崭新的时代特色

3.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定位”

3.3.1 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3.2 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3.3.3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3.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线定位”

3.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本质

3.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3.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线

3.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定位

3.5.1 采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形式

3.5.2 建立长效的宣传工作机制

3.5.3 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在当今“一球两制”和“资强社弱竞消长”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坚定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并且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崭新课题。自此,学界一直处于研究本课题的热潮中,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阐述观点,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空间还需进一步的提升,才能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理论体系。
   基于上述思考,并结合已有的理论成果,本论文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主题,形成三个部分的表述:
   首先,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角度出发,梳理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依据。通过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形成清晰的理论发展脉络。
   其次,从当代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本文深入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境遇。以国际和国内的现实实践为背景,辩证地论述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因素,强调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时代紧迫感和必要性。
   最后,整合参考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宏观的理论视角,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全方面的定位,形成“目标定位”、“理念定位”、“重点定位”、“主线定位”、“路径定位”五个方面的定位,力图形成整体性的研究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