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激发与消解:媒体报道与校园突发暴力事件研究——基于“泰兴校园事件”中受众人文心理的实证分析
【6h】

激发与消解:媒体报道与校园突发暴力事件研究——基于“泰兴校园事件”中受众人文心理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述评

1.2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相关概念与案例分析

2.1 受众人文心理概念界定

2.2 校园突发暴力事件概念界定

2.3 案例分析:“江苏泰兴校园事件”

3 受众人文心理的特性及其在校园突发暴力事件中的表现

3.1 受众人文心理的特性

3.2 受众人文心理在校园突发暴力事件中的表现

4 校园突发暴力事件报道中受众人文心理的消解问题剖析

4.1逐利性与可承受性之博弈

4.2虚空性与需求性之疏离

4.3迟钝性与依赖性之失衡

5 校园突发暴力事件报道中受众人文心理的激发策略探讨

5.1 选取真实、善意、人性信息,满足受众人文期待

5.2 构建“公共渲泄”平台,疏解受众人文困境

5.3 “赋权”地方媒体,恢复受众人文思维①

5.4 开拓生命安全维护路径,启迪受众人文智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转型期的中国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冲突显性化,使得突发性事件频发,且已延伸至儿童聚集的小学校园,甚至是幼儿园。仅2010年,“3·23福建南平校园事件”、“4·12广西合浦校园事件”、“4·28广东雷州校园事件”、“4·29江苏泰兴校园事件”、“4·30山东潍坊校园事件”等缕见不鲜。如此短的时间里校园事件频现,使得学界和业界不仅开始诟病犯罪人的人性邪恶、媒体报道的伦理道德等问题,而且开始反思人性本善等深层次的话题。
  基于此,笔者以“江苏泰兴校园事件”为个案,深入到当地进行实证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形式来获取调研资料,针对此个案的深度分析,探讨当前社会背景下校园突发暴力事件中的受众人文心理,以及媒体在报道中对受众人文心理的影响问题。论文在“人性本善”的预设前提下,分为以下五大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绪论。在本部分中,笔者对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现状述评,综述从突发事件中的受众心理及其引导研究、受众心理视角下的突发事件报道研究、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人文解读、人文启蒙与人文传播相关研究等四方面展开,并对研究的问题、意义、思路、方法等进行了论述。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架构及案例分析。基于对受众心理、群体心理等概念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对受众人文心理进行了界定和分层,并以此为视角对“江苏泰兴校园事件”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三部分对受众人文心理的特性及其在校园突发暴力事件中的表现进行了归纳。笔者从与生俱善性、与时俱变性、与事俱发性等三方面对受众人文心理进行了解读;并以辩证的思维深入阐释了受众人文心理在校园突发暴力事件中的表现。
  第四部分是以受众人文心理为视角对“江苏泰兴校园事件”报道所进行的反思,深入分析了校园突发暴力事件报道中受众人文心理的消解问题。
  第五部分笔者在前文对受众人文心理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探讨了校园突发暴力事件报道中对此种心理的激发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