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低极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6h】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低极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概况

1.2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1.3 天然色素

1.4 苝醌类色素

1.4.1 简介

1.4.2 合成方法

1.5 竹红菌素

1.5.1 简介

1.5.2 竹红菌素与光动力疗法

1.5.3 竹红菌素的修饰

1.6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菌株Slf14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菌株

2.2.2 培养基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2.4 实验试剂和分离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菌株Slf14菌体的收集

2.3.2 菌株Slf14菌体中化学成分的提取

2.3.3 分离纯化

2.3.4 结构鉴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菌株Slf14菌体收集及粗产物制备

2.4.2 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

2.4.3 石油醚相组分S1气质联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化合物活性初步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1 实验菌株

3.2.2 培养基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抑菌活性检测

3.3.2 抗氧化活性检测

3.4 实验结果

3.4.1 抑菌活性

3.4.2 抗氧化活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页

致谢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植物内生真菌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包括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植物内生真菌成为获取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本文以分离自蛇足石杉的内生真菌Shiraiasp.Slf14为对象,通过乙醇浸提和梯度萃取,得到3个部位粗提物:石油醚相6.2g,乙酸乙酯相5.6g,水饱和正丁醇相7.2g;采用一系列层析手段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获得15个单体化合物;结合NMR、MS等波谱解析方法,共鉴定出其中9个化合物:齿孔醇(Eburicol;2)、9,12-十八二烯酸-2,3-二羟基丙酯(2,3-dihydroxypropyl9Z,12Z-octadecadienoate;3)、十八烷酸-2,3-二羟基丙酯((R)-2,3-Dihydroxypropylstearate;5)、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2,3-dihydroxypropylhexadecanoate;6)、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sA,HA;10-1)、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sB,HB;10-2)、痂囊腔菌素B(ElsinochromesB,EB;11)、痂囊腔菌素C(ElsinochromesC,EC;13)和亚油酸(Linoleicacid;14)。石油醚相组分S1通过气质联用获得7个化合物:1-甲基-2吡咯烷酮(1-methyl-2-Pyrrolidinone;16)、十五烷酸乙酯(Pentadecanoicacidethylester;17)、9-十六烯酸乙酯(Ethyl9-hexadecenoate;18)、十六烷酸乙酯(Hexadecanoicacidethylester;19)、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9,12-Octadecadienoicacidethylester;20)、9-十八烯酸乙酯((E)-9-Octadecenoicacidethylester;21)和十八烷酸乙酯(Octadecanoicacidethylester;22)。以上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内生真菌Shiraiasp.Slf14中分离得到。
   采用生物自显影、肉汤稀释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菌及抗氧化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9-十八烯酸-2,3-二羟基丙酯(3)、化合物(4)、十八烷酸-2,3-二羟基丙酯(5)、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6),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9)仅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9-十八烯酸-2,3-二羟基丙酯(3)、化合物(9)和组分S1均具有抗氧化活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