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赣江中下游为例
【6h】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赣江中下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生态环境需水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环境需水国外研究进展

1.2.2 生态环境需水国内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水资源利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资源利用国外研究进展

1.3.2 水资源利用国内研究进展

1.4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2 生态环境需水概念、特征及计算方法研究

2.1 生态环境需水概念的界定

2.2 生态环境需水的特征

2.3 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

2.3.1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

2.3.2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

2.4 生态环境需水总量计算原则

3 赣江中下游流域概况

3.1 自然地理

3.1.1 自然概况

3.1.2 水系概况

3.2 气象水文

3.2.1 气象

3.2.2 水文

3.3 社会经济概况

3.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4.1 现有水利设施

3.4.2 供水能力

3.4.3 现状供水量

3.4.4 用水现状

3.4.5 存在问题

4 赣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4.1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4.1.1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

4.1.2 输沙需水

4.1.3 自净需水

4.1.4 蒸发渗漏需水

4.1.5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确定

4.2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4.2.1 现状年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

4.2.2 规划年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

4.3 赣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汇总

4.4 小结

5 赣江中下游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5.1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5.1.1 水资源总量

5.1.2 水资源可利用量

5.2 现状年水资源平衡分析

5.2.1 现状年社会经济耗水量

5.2.2 现状年水资源平衡分析

5.3 规划年水资源平衡分析

5.3.1 规划年社会经济需水量预测

5.3.2 规划年社会经济耗水量

5.3.3 规划年水资源平衡分析

5.4 小结

6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措施

6.1 开展水库调度

6.2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6.3 依法治水,加强监督管理

6.4 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水权市场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已经给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赣江中下游是传统四大家鱼的产卵场,同时也是周边居民的主要引用水源地,其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是遇到特枯水年或枯水期,各类用水相互挤占,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降。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合理解决,那么赣江中下游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将会逐渐恶化,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受到制约。因此,流域生态环境需水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是赣江中下游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对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进展、相关概念、特点、计算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将赣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分为河道内与河道外需水。根据河流的功能及赣江流域实际将赣江中下游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分为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输沙需水、自净需水和蒸发渗漏需水。采用Tennant法对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进行合理性检验与等级划分,最后根据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的兼容性特点将赣江中下游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的“理想”和“适宜”等级作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并得出主要控制断面各等级下生态环境需水年内分配过程。对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进行计算并与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相加,确定赣江中下游流域现状年2010年“理想”和“适宜”等级下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69.09×108m3、120.28×108m3;规划年2030年“理想”和“适宜”等级下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71.69×108m3、122.88×108m3。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因此,在生态环境需水的基础上对赣江中下游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通过对现状年及规划年2030年不同水文条件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与社会经济耗水量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得出:在特枯水年如果保证生态环境达到“理想”等级,则社会经济出现缺水。因此,建议特枯水年采用“适宜”等级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各水文年的非汛期容易出现社会经济缺水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三生”用水的协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后针对研究中存在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