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记》人物评价研究——以刘邦为个案
【6h】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记》人物评价研究——以刘邦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目标

1.2.3 研究的方法

1.3 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刘邦的人物评价相关问题出现的背景

1.1 社会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认识上的拨乱反正

1.1.1 真理标准大讨论—从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到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1.1.2 在历史人物评价上出现的问题

1.1.3 社会发生转折,人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

1.2 学术背景 建国以来关于史学界对历史人物研究的细化

1.2.1 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1.2.2 大人物(领袖,精英)和小人物(群众,底层)

1.2.3 作为历史巨人的刘邦

第二章 《史记》人物评价的概述

2.1 从建国到八十年代以前对刘邦的研究

2.2 八十年代对刘邦以及与其相关人物的研究

2.2.1 八十年代关于刘邦的研究

2.2.2 八十年代与刘邦相关人物的研究

第三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唯物史观在刘邦研究上的运用以及启示

3.1 传统的研究方法

3.2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3.3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3.4 对于今天研究上的借鉴

第四章 刘邦研究对《史记》研究,以及其《史记》历史人物研究的的回响

4.1 对刘邦的研究引发了对史记其它人物的研究的深化

4.2 司马迁对刘邦的描述

第五章 对刘邦评价再认识的史学意义

5.1 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5.2 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记》人物评价进行了研究。《史记》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代表作。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巅峰作品。人物传记可以说是这部历史巨著的主体部分,也是后代研究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史学,一直在研究人物评价。在史记学当中,人物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来评价历史人物?为什么选择刘邦来做个案的研究?刘邦的评价有哪些问题?在对刘邦的评价中都运用了哪些史学的方法?这都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刘邦作为研究的案例,是因为刘邦在《史记》的所有人物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作为中国布衣天子的第一人,他推翻秦朝,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建立了汉朝,这样的功业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史记》中描写的刘邦是一个非常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他具有不拘小节、虚心纳谏、慧眼识人等优点,又同时具有残忍狡猾、好酒及色、流氓习气等缺点。自古以来,国内外对刘邦的相关研究在所有的《史记》人物当中占据多数,是研究的热点、重点。而八十年代的刘邦评价研究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史学中的特色研究,理当受到相应的关注。八十年代的刘邦评价主要提出了这样几种观点:第一,地主阶级的代表说。第二,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说。第三,成王败寇的造反说。这几种观点各持己见,但是都不能全面地、联系地、深刻地揭示出刘邦整个的人生轨迹。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评价刘邦,那么刘邦就不单单是上面所说的那样。在刘邦所处的时代之中,他应该既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又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还是一个造反成功,登上了帝位的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刘邦进行了重新的评价。这是一个通过综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矛盾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刘邦的过程。全面的总结和剖析在刘邦评价研究当中的唯物史观运用,并同时提出自己对刘邦评价的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