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及其区域整合研究
【6h】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及其区域整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相关研究进展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研究方法和资料获取

2 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

2.1 基础理论

2.2相关概念

3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概况

3.1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概况

3.2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现状

3.3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比分析

3.4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动力机制

4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测度分析

4.1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测度分析

4.2城市群经济联系方向测度分析

4.3城市群经济联系结构特征分析

5 基于经济联系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整合分析

5.1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区域整合分析

5.2基于经济联系方向的区域整合分析

5.3基于经济联系结构的区域整合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使得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集合体间实力的此消彼长,城市群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和生产布局的重要地域组合形式,已成为区域合作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载体。然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也使我国不同地域间的发展差距迅速扩大,整体经济发展日益失衡。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承担着整个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任,明确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间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结构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对于促进该区资源间的优化配置以及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特点,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引力模型、经济区位度模型、城市流强度结构模型等方法在Arcgis10.0软件的帮助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6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经济联系方向以及经济联系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在经济联系强度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等级和区域差异明显,长沙、武汉一直以优势城市流强度为该区城市间联系中心。随时间发展,该区经济联系强度整体上升,不同城市流强度等级城市变动差异明显,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动特征,城市外向功能量和功能效益在各市经济联系的变动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在经济联系方向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初步形成了以武汉为核心的北部经济联系中心和以长沙为核心的南部经济联系中心,两大中心经济联系方向呈放射状同心圆结构。随时间发展,城市群整体的经济联系方向变动较小,但不同区域间的变动差异明显,南部经济联系中心辐射范围逐步向东北方向扩展而北部经济联系中心的辐射范围向正西和东南方向扩展。城市群主导经济联系方向偏向于西部,东部地区整体的联系强度和区位度较低,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两大城市集合体引导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在经济联系结构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联系结构差异明显,作为城市群经济联系中心的武汉和长沙,经济联系结构的特点是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大于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作为经济联系副中心的南昌和株洲等城市的经济联系结构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特征,以南昌为代表的工业型城市,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大于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以宜春、衡阳以及黄石等为代表的经济联系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结构突出的特点是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小于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以鹰潭、萍乡为代表的经济联系地方性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结构的特点是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均较低,且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小于综合服务能力。随时间发展,城市群整体的城市经济实力和外向服务能力总体上升,但区域差异明显,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动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