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财务理论研究
【6h】

基于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财务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2.国内外财务理论演变评述及研究思路

2.1 国内财务理论演变评述

2.2. 国外财务理论演变评述

2.3 本文研究思路

3.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分析基础

3.1 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

3.1.1 财务历史与逻辑的起点

3.1.2 财务行为分析的前提:理财假设

3.2 财务理论分析的基础

3.2.1 财务理论分析的基础:财富效用函数

3.2.2 迂回生产与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财务行为基本特征

4.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内涵解析

4.1 资本本质认识上的混淆与争论--一个分析性引述

4.1.1 资本本质认识上的混淆

4.1.2 资本本质认识上的争论

4.2 资本本质认识误区的原因解析

4.2.1 历史局限性造成的影响

4.2.2 经济学主流学术传统形成的影响

4.3 资本功能的缺失:资源配置论分析范式的缺陷

4.3.1 一般均衡模型中资本功能的缺失

4.3.2 SCP分析模式的资本功能缺失

4.3.3 企业的契约理论中资本功能的缺失

4.3.4 范式转换:从资源配置论到价值创造论

4.4 资本的异质效应与特征:价值创造

4.4.1 资本异质效应:价值创造的源泉

4.4.2 资本的异质特征:预付资本与资本品的统一

5.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财务行为内在机理

5.1 确定性情况下资本及其价值创造

5.1.1 单一资本效应期价值创造理财规划

5.1.2 确定性情况下资本持续实现价值创造的理财规划

5.1.3 确定性情况下资本保全与价值创造的实现

5.1.4 确定性情况下资本交易导致的价值创造

5.2 基于知识获取与形成的资本及其动态价值创造

5.2.1 知识经济与动态价值创造

5.2.2 动态价值创造的知识特征

5.2.3 知识获取与形成的动态过程

5.2.4 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动态理财规划特点

5.2.5 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动态理财规划模型

6.分工与交易: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现实拓展

6.1 分工生产:组织资本及其价值创造

6.1.1 组织内生产分工与社会分工

6.1.2 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起点

6.1.3 企业家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效应

6.1.4 组织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动态理财规划模型

6.2 交易:社会资本及其价值创造

6.2.1 基于物品交换的社会资本及其价值创造

6.2.2 基于交易合作的社会资本及其价值创造

6.3 网络资本及其价值创造

6.3.1 基于资本交易的网络资本及其价值创造

6.3.2 基于组织关系的网络资本及其价值创造

7.研究结论、理论创新与应用前景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的理论创新

7.3 基于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财务理论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纳入进“Finance”学静态均衡定价分析框架的主流公司财务学,没有充分反映其现金流转表现形式背后的价值管理本质特征。随着国内外财务理论研究的发展,以及现实中基于价值的管理(VBM)理念的提出而导致的企业财务职能的转变,主流公司财务学的逻辑框架已在发生突破。但至今为止,仍缺乏从动态价值创造的角度进行分析的逻辑整合框架。
   本文的研究正是通过挖掘财务管理的价值管理本质内涵,揭示了迂回生产下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财务行为内在机理,并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分工与交易下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网络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现实拓展形式;从而在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上构建了反映价值管理本质特征的财务基本理论框架。
   本文的分析源于财务行为历史与逻辑的起点:财富及其人们拥有财富的动机。以财富效用函数分析为基础,本文首先确定了在实现生命周期内消费需求满足的理财目标下,既定财富下的财务主体发挥理性通过迂回生产进行资本预付而形成资本品以实现价值创造的财务行为的基本特征。接着在厘清学术界对资本本质及功能认识上产生的困惑、混淆基础上,界定与解析了资本实现价值创造的本质内涵。正是基于此本质内涵,本文得以从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上突破主流公司财务学由于受资源配置论分析范式影响而形成的静态均衡定价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在迂回生产下,资本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体现为预付资本与资本品相统一的动态价值创造过程。其价值创造源于财务主体发挥理性通过资本预付而形成的专门资本品知识的异质效应。因此,财务学不能象主流公司财务学受主流经济学的影响那样,从宏观局外人的视角考察社会资源--资金,如何在既定技术、偏好下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实现最优配置,从而最后达成社会整体效用(福利)最大化,即“个人和社会是如何通过基于对风险资产估价的价格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的?”而应从微观财务主体不断发挥理性的角度,考察其如何通过预付资本形成资本品异质效应实现价值创造的运动过程,体现真正基于“商学院方法”的动态价值管理本质特征。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从财务主体实现价值创造的角度,通过构建一般模型,揭示了确定性情况下财务行为内在机理;其次,通过剖析理性财务主体实现动态价值创造所需要获取与形成的专门资本品知识的特征,在结合这一知识获取与形成的动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动态理财规划模型,从而揭示了基于知识获取与形成的资本及其动态价值创造财务行为内在机理;最后,将上面所揭示的资本及其价值创造财务行为内在机理,运用于现实中分工与交易导致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网络资本及其价值创造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所建构的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财务理论,不同于纳入“Finance”学的主流公司财务学静态均衡定价的分析框架及其出资者与实业生产者的二分模式。本文以实业生产者--理性财务主体通过迂回生产进行资本预付获取与形成专门资本品知识及其物化而实现价值创造的财务行为内在机理为逻辑线索,从企业家创立企业出发,分析现实中的理性财务主体如何通过组织生产分工将其人力资本外显转化为组织资本,并进一步通过物品交换、交易合作以及资本交易(金融)与组织关系网络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扩大为社会资本、网络资本效应,最终实现价值创造的动态财务管理过程。
   因此,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及理论突破在于:
   第一,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及探析学术界长期以来在资本本质认识上的困惑、混淆、争论及其形成因为,挖掘出了预付资本与资本品相统一实现价值创造的资本概念内在本质,并由此重新界定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网络资本的概念内涵及其逻辑关系。从而不仅使财务理论得以从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上突破主流经济学市场资源配置论分析范式的局限,而且也弥补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所提出的各种资本概念与资本理论在逻辑上缺乏联系的缺陷。
   第二,本文突破了主流公司财务学静态均衡定价两分模式的理论局限,以实业生产的财务主体基于资本实现价值创造为逻辑主线,系统阐述了随着迂回生产的深化、分工与交易的发展,财务主体产生分化及演变而使资本及其价值创造不断得到拓展的动态财务管理过程。这一动态财务管理过程的系统阐述,不仅使主流公司财务学的以资本市场上无实业生产知识的出资者为终极财务主体的缺乏历史发展的先验假定的不足有所弥补,而且也使公司治理及企业融资(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的问题可以在财务主体分化的动态演进合作博弈中找到逻辑分析的线索。
   第三,本文揭示了基于知识获取与形成的资本及其动态价值创造的财务行为内在机理,并将其纳入到现实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中构建了从人力资本到组织资本、社会资本、网络资本效应的价值创造逻辑整合框架。
   第四,本文系统构建了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环境下的理财规划一般模型,提供了资本及其价值创造财务管理的完整分析思路。并将实物期权与序贯博弈分析结合起来,构建了动态演进的理财规划基本模型,为现实中的动态财务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五,本文提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源在于,理性财务主体从不确定性环境中通过资本预付获取与形成的专门资本品知识及其物化形式,从而不仅将无形资产投资与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投资结合起来,而且将投资管理与价值创造过程(资本品运行过程)的成本管理结合起来。
   同时,还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只是构建了一个类似于财务理论概念框架的基本理论,因此,尚存在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有待进一步细化为各种可操作的具体指标的局限。
   最后,本文建构的基于资本及其价值创造的财务理论,可为因主流公司财务学忽视实业生产财务主体动态价值创造而导致无法解释的财务现象提供新的逻辑思路,以及为实务中企业财务职能转变下的企业价值管理和相应的财务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