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比较研究
【6h】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本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1.2.1本文结构

1.2.2研究方法

1.3相关概念界定

1.4本文的特色和难点

1.4.1本文的特色

1.4.2难点

2.相关文献回顾

2.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2.3简要述评

3.食品公共安全规制的理论分析

3.1 食品的分类及特性

3.2信息不对称、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食品公共安全

3.2.1信息不对称、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概念

3.2.2信息不对称、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食品公共安全

3.3外部性理论和食品公共安全

3.3.1外部性的涵义

3.3.2食品公共安全的外部性问题

3.4公共品理论与食品公共安全规制

3.5政府规制理论和食品公共安全规制

3.5.1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

3.5.2规制俘虏理论

3.5.3激励性规制理论

3.5.4现代规制理论

3.6食品公共安全行政法律性规制手段、经济性规制手段、社会性规制手段

3.6.1食品公共安全行政、法律性规制手段

3.6.2食品公共安全经济性规制手段

3.6.3食品公共安全社会性规制手段

4.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多元规制手段比较

4.1食品公共安全行政、法律性规制手段优缺点分析

4.1.1 食品公共安全行政、法律性规制手段优点

4.1.2食品公共安全行政、法律性规制手段缺点

4.2食品公共安全经济性规制手段优劣点比较

4.2.1 食品公共安全经济性规制手段优点

4.2.2食品公共安全经济性规制手段缺点

4.3食品公共安全社会性规制手段优劣点比较

4.3.1食品公共安全社会性规制手段优点

4.3.2食品公共安全社会性规制手段缺点

5.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设计和优化

5.1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存在的问题

5.1.1规制制度缺陷

5.1.2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缺陷

5.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度不完善

5.1.4食品安全信誉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5.1.5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不完善

5.1.6我国食品召回制度不完善

5.1.7缺乏对执法者责任追究的制度约束

5.2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行政法律性规制手段的设计和优化

5.2.1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法律规制手段的设计和优化

5.2.2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行政规制手段的设计和优化

5.3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经济性规制手段的设计和优化

5.3.1 建立和完善食品公共安全诚信制度

5.3.2建立食品公共安全信用信誉标准制度

5.3.3建立和完善保障信息传达畅通制度

5.3.4完善食品公共安全信用信誉评价与信用信誉披露制度

5.3.5完善食品公共安全信用信誉奖惩制度

5.4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社会性规制手段的设计和优化

5.4.1 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的作用

5.4.2重视和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红心鸭蛋到奶粉的三氯氰胺事件,凸显了我国食品公共安全形式不容乐观。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体制、体系及规制手段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虽然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但是其只是对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体制、制度以及手段方面做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细节还有待于完善。
   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食品公共安全规制的理论和实践,再试图通过阐述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信息不对称以及人的机会主义倾向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品理论以及规制等各种理论的情况下,总结定义了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的三种规制手段:食品公共安全行政法律性规制手段、经济性规制手段以及社会性规制手段,对三种手段的优劣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希望可以为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说明了本文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本文特色与困难点,并介绍了本文的重要概念。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及简单评述。第三章介绍了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人的机会主义倾向、食品市场的外部性、公共品以及规制的相关理论,指出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食品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公共安全属于公共产品、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主体有可能被食品企业所俘虏,从而产生了食品公共安全问题;在归纳总结了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的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的三种手段:行政法律性规制手段、经济性规制手段以及社会性规制手段。第四章主要从食品公共安全规制制度、法律体系、规制体系、标准体系、信任制度和体系、信息传递和披露体系、风险分析体系、检测体系、规制成本及效果等各个方面对三种规制手段进行比较分析。第五章归纳总结了我国食品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在三种规制手段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手段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强调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应该“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供给链建立全程、长效规制机制。食品公共安全规制应该建立从源头实施市场准入、源尾实施食品召回、中间进行检验检测、信任监督、在整个食品供给链推行HACCP方式的规制手段和规制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