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型白领犯罪研究
【6h】

经济型白领犯罪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经济型白领犯罪概述

(一)白领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白领犯罪的分类

(三)经济型白领犯罪的界定

二、美国、德国对经济型白领犯罪的规定及借鉴意义

(一)美国立法中的相关规定

(二)德国立法中的相关规定

(三)借鉴意义

三、我国经济型白领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一)我国经济型白领犯罪的现状及危害

(二)我国经济型白领犯罪的特点

(三)我国经济型白领犯罪的成因

(四)我国防治经济型白领犯罪的现实缺陷

四、防控经济型白领犯罪的对策

(一)立法思路的拓展

(二)刑罚手段的更新

(三)法外手段的辅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白领犯罪”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萨瑟兰教授提出的,主要是针对社会上层有一定地位的高智商、高学历人群所从事的在其职业活动中以非法牟利为目的的非暴力犯罪行为。在白领犯罪研究过程中,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白领犯罪进行了各种具体的分类。其中,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以及现有法律规范调整范围将白领犯罪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贪污贿赂型。2、渎职型。3、经济型。4、妨害型。5、侵权型。
   经济型白领犯罪是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白领犯罪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结构布局特点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指我国刑法典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具体包括: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类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金融诈骗类犯罪、危害税收征管类犯罪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等。在国外,通常根据其法律条文的设置,经济型白领犯罪可以表现为进行贸易限制、财政金融欺诈操作、回扣等行为。因此,经济型白领犯罪存在着隐蔽性强、不易察觉、非暴力性、危害严重等特征。
   经济型白领犯罪不单只存在于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亦有发生发生。尤其是在欧美等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中,防控经济型白领犯罪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随着实践变化调整立法、建立事前防控体系、完善经济型白领犯罪人矫正体系等相关手段都在这些国家防控经济型白领犯罪的斗争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型白领犯罪在我国逐渐出现并开始蔓延。尤其是最近几年,在社会转型期间,一些经济型白领犯罪人利用自身经济、权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屡屡犯下各种罪行,例如近年来出现的黄光裕案、杭萧钢构内幕交易案等,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使得国家的经济信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分析上述这些案例,不难发现中国的经济型白领犯罪主要体现出隐蔽性强、权钱交易泛滥、犯罪手段及工具新特性显著等几个主要特点;再加之大众防范意识普遍淡薄,防控体系不够健全等因素,使得近年来的经济型白领犯罪在我国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
   因此,解决中国的经济型白领犯罪问题,需要将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如萨瑟兰教授的差异交往理论、默顿的社会异常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等,有效的应用到我国防治经济型白领犯罪的实践中去。通过分析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从拓展立法思路、更新刑罚手段、完善犯罪人矫正体系、建立有效的法外预防体系等方面出发,齐抓共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的抑制中国经济型白领犯罪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