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6h】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危机前美国的去工业化状况分析

2.1 去工业化概念

2.1.1 去工业化的含义和分类

2.1.2 去工业化的衡量

2.2 美国去工业化前奏

2.2.1 美国工业化历程

2.2.2 美国工业化的主导因素分析

2.2.3 美国去工业化迹象

2.3 美国去工业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2.3.1 考察时间定位

2.3.2 美国去工业化指标考察

2.3.3 去工业化的成因探讨

3 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的探索

3.1 再工业化概念

3.1.1 再工业化的含义

3.1.2 再工业化的途径

3.2 美国再工业化趋势的数据分析

3.3 再工业化:长期取向还是短期策略

3.4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的挑战

4 美国经验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4.1 中国工业发展概况

4.2 中国工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也跃居世界第三,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过度依赖外需、政府投资主导、环境问题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陷入困境。很多学者提出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走出这一困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深藏在中国经济内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疑,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迫切需要转变,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与此同时,低碳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在经历长时间的去工业化过程之后,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早已陷入疲软状态,为保持强势状态,只得通过泡沫来掩盖。终究这一状态难以维持,这次的金融危机便是明证。针对这种经济失衡状态,美国政府和不少学者纷纷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提倡美国经济“再工业化”。且不管这是美国经济的长期策略导向还是政治作秀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外衣,这一回归策略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严重依赖外资、外需的中国来说,这种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在面临内外部环境转换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急需找到出路。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对美国的去工业化过程及再工业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威胁,并结合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工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些看法。
   跟工业化有关的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们较热衷的话题,因此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数不胜数,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文思路。文章第二部分对危机前美国的去工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去工业化的含义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去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回顾,然后利用数据说话,说明美国之前确实存在去工业化,而正是这种去工业化,导致美国工人失业和贸易赤字,从而成为导致这次危机的元凶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再工业化是实现再平衡的路径,这部分内容为第三部分再工业化的探索奠定基础。文章第三部分描述了危机后美国对再工业化的探索。通过对再工业化进行定义和衡量,说明美国最近几个月确实存在再工业化倾向,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美国近几个月来的失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究竟这种倾向是不是长期的呢?又或者这只是政治家们用来拉选票的手段?美国再工业化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挑战呢?第四部分首先分析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说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对美国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几点启示。文章最后部分对相关课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特色及不足,展望部分则阐述了这方面内容还有哪些问题尚需解决,哪些理论尚需完善,以使其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