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配资清理背景下国泰君安融资融券业务分析
【6h】

配资清理背景下国泰君安融资融券业务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2 融资融券及配资概述

2.1 融资融券的概念及特点

2.1.1 融资融券的概念

2.1.2 融资融券的特性

2.2 配资的概念及特点

2.2.1 配资的概念

2.2.2 配资的特性

2.3 融资融券与配资的区别与联系

2.3.1 融资融券与配资的区别

2.3.2 融资融券与配资的联系

3 配资清理背景下国泰君安证券融资融券业务介绍

3.1 案例背景--我国融资融券发展现状

3.2 国泰君安证券基本情况

3.3 配资清理背景下国泰君安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

3.3.1 国泰君安融资融券业务主要流程及变化

3.3.2 国泰君安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变化

3.4 小结

4 配资清理背景下国泰君安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分析

4.1 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的问题

4.1.1 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发展不平衡

4.1.2 两融业务增长速度不稳定

4.1.3 风险监管体系存在不足

4.1.4 两融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

4.2 融资融券业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2.1 投资者做多思维惯性与融券标的数量有限

4.2.2 两融规模受股市涨跌影响较大,规避风险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4.2.3 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连通不足,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尚不完善

4.2.4 业务人员专业化培训不足

4.3 小结

5 配资清理背景下对国泰君安融资融券业务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融资融券交易属于信用交易模式的一种,是海外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基础性交易制度。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项重大进步,卖空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功能,也为券商和投资者创造了新的盈利方式。自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实施开始,此项交易机制在我国证券市场至今已运行近六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融资融券业务在证券市场中发挥了诸多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业务发展中的问题。2015年管理层意识到杠杆业务带来的巨大风险采取了去杠杆化的措施,场外配资遭到清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杠杆比例也受到了严格限制。
  本文在场外配资清理背景下,让更多投资者了解融资融券业务及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对国泰君安融资融券业务开展情况的分析,揭示我国证券公司目前融资融券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进一步剖析其原因,总结提出一些值得投资者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些可能值得借鉴的对策建议,也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推动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的方法,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对融资融券与配资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在文章第三部分介绍了国泰君安的概况以及其场外配资清理背景下两融业务的发展情况,而后对其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包含以下几点:(1)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发展严重失衡,这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做多思维惯性及可融券标的数量受限有关。(2)两融业务发展速度不稳定,受股市波动影响较大,其规避风险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3)证券公司两融业务风险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相关服务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建议:首先是加强投资者教育,转变我国投资者做多思维惯性,并进一步扩大可融券标的池,让投资者有更多可融券种类选择;其次要加快完善转融通机制,畅通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及其他投资机构间的资金和证券流动,以突破可融资与可融券数量不足的双重限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市场监管以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最后,在微观层面上,证券公司要进一步健全风险监控体系,以降低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在客户服务方面需要培养专业团队,重视员工培训树立良好公司形象增强行业竞争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