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研究
【6h】

中国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研究对象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中国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概貌

2.1 左翼电影之前的工人形象

2.2 前期左翼电影的工人形象

2.3 后期左翼电影的工人形象

3 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和左翼思想

3.1 甘受压迫的工人形象

3.1.1 甘受压迫的工人形象梳理

3.1.2 甘受压迫的工人形象与悲剧美学的表现范畴

3.1.3 甘受压迫的工人形象与抨击强权压迫的左翼思想

3.2 初步觉醒的工人形象

3.2.1 初步觉醒的工人形象梳理

3.2.2 初步觉醒的工人形象与典型化的创作思维

3.2.3 初步觉醒的工人形象与凸显阶级对立的左翼思想

3.3 奋起反抗的工人形象

3.3.1 奋起反抗的工人形象梳理

3.3.2 奋起反抗的工人形象与群像化的创作特点

3.3.3 奋起反抗的工人形象与表现暴力抗争的左翼思想

3.3.4 奋起反抗的工人形象与宣扬反帝救亡的左翼思想

4 左翼电影工人形象的意义与反思

4.1 左翼电影工人形象的意义

4.1.1 现实细节的偏差描述与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

4.1.2 简单的电影创作技巧与独特的审美效果

4.1.3 受众群体的建构与革命主体的询唤

4.2 左翼电影工人形象的反思

4.2.1 中国左翼电影的创作困境

4.2.2 与同一时代其他国家电影的工人形象的差距

4.2.3 中国左翼电影与政治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初,党的电影小组开始了对中国电影的领导,左翼电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主导了当时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中国电影从此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中国电影围绕着现实主义的主旋律奏响了不计其数的美妙乐章,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本论文从“中国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切入,详细梳理中国左翼电影的背景,深入分析工人形象的分类、工人形象的发展变化以及工人形象包含的左翼思想,探究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的意义和反思,探寻对于塑造当下电影中的工人形象的启示,引起人们对当下工人群体以及工人形象的重视。 本论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梳理中国近代工人的地位、生存发展状况和中国左翼电影的诞生背景,同时,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选题意义、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梳理左翼电影诞生之前的工人形象、前期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后期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同时,对不同时期的工人形象加以分析,对其各自特点和异同之处加以总结。程季华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整理的左翼电影史料给本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第三章:探讨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和左翼思想之间的联系,将工人形象分为奋起反抗的工人形象、投身革命的工人形象以及甘受压迫的工人形象,探究它们各自对应的左翼思想,认为不同类型的工人形象可能契合了一些左翼思想,同时,认为左翼电影中工人形象可能存在固定的模式。第四章:探讨左翼电影中工人形象的意义及反思,认为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将左翼电影中的工人形象与同一时期美国、苏联电影中的工人形象相对比,总结左翼电影中工人形象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 作者

    张可轩;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文钢;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 左翼电影; 工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