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对煤系烃源岩的控制
【6h】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对煤系烃源岩的控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Foundation and Purpose)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Existent Problems)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Research Contents and Technical Line)

1.4 论文主要工作量(Quantity of Task)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构造背景(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2.2 地质结构(Geological structure)

2.3 坳陷地层(Regional Strata)

2.4 小结(Summary)

3 珠三坳陷构造特征及演化

3.1 构造特征(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3.2 构造演化(Tectonic Evolution)

3.3 小结(Summary)

4 含煤凹陷的特征及演化

4.1 含煤地层沉积相特征(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in Coal Bearing Formation)

4.2 含煤凹陷的特征及分布(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Coal-bearing Depression)

4.3 含煤生气凹陷的形成与分布(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oal-bearing Depression with Prolific Gas)

4.4 小结(Summary)

5 富生气凹陷的构造控制

5.1 分布规律(Regularity of Distribution)

5.2 煤系烃源岩的构造控制(Tectonic Control on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5.3 小结(Summary)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平衡剖面技术为手段,在深入分析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构造特征与演化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剖面分析,进行了珠三坳陷内部洼陷的划分及其特征分析;最后,以源热共控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区域生气凹陷的分布规律和煤系烃源岩发育及演化的构造控制机理,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1、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位于古亚洲、太平洋、特提斯构造域的过渡地带。新生代,珠三坳陷是兼具活动性质的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受神狐、珠琼、南海、东沙运动的影响,可分为断陷(K2-E31)、坳陷(E32-N11)及新构造期(N12-Q)三个演化阶段,形成了现今新华夏系、南海系、反“S”型构造带相互交叉、限制的复杂构造格局。断陷期,张裂作用具有多幕性,裂陷Ⅲ幕是含煤地层的沉积期;坳陷期,珠三坳陷以热沉降作用为主,局部发生挠曲褶皱型构造反转;新构造期,块断升降作用强烈,珠三坳陷发生断层型构造反转,逐渐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南海北部陆缘特有的坳陷类型。
  2、在珠三坳陷内,控凹断裂均具有“弱—强—弱”的演化序列与“分段、连锁”的构造特征。随着断裂体系的“分—合—分”,沉积中心呈“跷跷板式”迁移,以珠三南断裂最为显著。
  3、珠三坳陷可细分为14个洼陷,各个洼陷以相对式、相背式、串联式、并联式、S型相联,形成缓坡坡折带、断控陡坡带、断阶带型3种典型的构造带。依据各洼陷结构和恩平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认为文昌A、文昌B凹陷缓坡构造带,构造活动相对简单,有利于泥炭堆积。
  4、构造控制了珠三坳陷含煤地层的形成及其热演化。早渐新世,珠三坳陷古湖泊处于稳定沉降的过补偿沉积阶段,缓坡带—文昌北洼因聚煤时间长、聚煤面积广、聚煤程度好,是坳陷的富煤区;高地温梯度与巨厚的裂后沉积,是煤系生烃有利的构造—热条件。因此,文昌北洼源足热足,是珠三坳陷主要的煤系烃源岩分布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