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
【6h】

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

1.2研究意义(Research Significance)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1.4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Research Methods and Contents)

2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方法基础

2.1 城市综合承载力基础理论( Basic Theories of Urba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2.2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方法基础(Research Methods of Urba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3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Situation of Research Area)

3.2 数据来源(Data Sources)

3.3 指标体系的构建(The 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

4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

4.1 指标体系的处理(The Processing for Indicator System)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Established Weights of Indicators)

4.3 城市综合承载指数的计算( Calculatio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4.4 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析( Spatial Analysis of Urba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4.5 本章小结(Summary)

5基于建设用地扩展的综合承载力结果分析

5.1 市区建设用地演变分析( Evolution Analy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5.2建设用地扩展趋势预测(Trend Predic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5.3 建设用地趋势预测及结果分析(Trend Prediction and Resul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Land)

5.4 本章小结(Summary)

6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Conclusions)

6.2展望(Prospect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城市综合承载力涉及城市的资源、生态、环境及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内容,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紧密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的开发和扩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规划等空间数据,基于GIS平台,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⑴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综合考虑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及其整体性特征,从支撑力、压力和调控力三个方面着手,选取了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公共服务在内的26个相关指标构成徐州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相关空间信息数据指标进行了评价和计算,选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体系的权重,以1km?1km格网为评价单元,对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指数进行计算;并按综合承载指数的高低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五个等级,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大范围集中、小区域分散、高中低各个承载区渐变分布的特点。总体上看,西部地区承载力高于东部地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受政策及调控优势影响,铜山城区及主城区周围城市综合承载状况优于其它地区;中承载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南部和西北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受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因素的限制,低承载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故黄河两侧,不牢河以北地区以及微山湖周围。评价结果与城市总体规划方向基本吻合,部分地区存在矛盾。
  ⑵徐州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展、预测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徐州都市区扩张范围内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状况,选取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和相对变化率模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用地的发展动态,发现1994年后建设用地处于快速增长趋势,以东北-东、东-东南和东南-南方向为主要扩张方向。同时,借助 ArcGIS和IDRISI软件,根据CA_Markov模型原理,选择了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3个限制条件,距市中心距离、道路距离等6个适宜性因子条件,利用MCE决策模块,制定了建设用地转化适宜性图像,对短期内建设用地的扩张趋势进行了整体性预测,通过提取发现,建设用地扩张主要集中在城区周围和主道路两侧,在都市区的东部、南部和东北方向增加比较明显。将其与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相叠加,发现约85%的预测建设用地分布在高承载区、较高承区和中承载区范围内,只有零星区域落在低承载区内,验证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