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教育传承研究
【6h】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教育传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析(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

1.4研究难点与创新点(Research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ons)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视野中的柳琴戏

2.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历史辙迹(History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2.2民族音乐学理论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Ethnomusicology theory should b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2.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柳琴戏概述(Overview of Liuqin opera viewed from the inheritance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3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教育传承价值

3.1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教育传承现状(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and inheriatnce of Liuqin opera)

3.2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教育传承意义(Significance of the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iuqin opera)

3.3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的教育传承研究价值(Research value of the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iuqin opera)

3.4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Importance of heritage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4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教育实践

4.1柳琴戏进小学课堂的实践(Practice on Liuqin opera in the local primary school)

4.2柳琴戏进地方中学课堂的实践(Practice on Liuqin Opera in the local middle school)

4.3柳琴戏进地方高校课堂的实践(Practice on Liuqin Opera in the local university)

4.4柳琴戏进社区-社会音乐教育(Liuqin opera in the local community—social music education)

5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传承的模式构建探索5 Exploration of the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5.1柳琴戏教育传承模式构建的政策依据(Policy basis for establishing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pattern of Liuqin opera)

5.2柳琴戏教育传承的模式构建设想(Pattern cinstruction proposal for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iuqin opera)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柳琴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二百多年,其唱腔和方言为主要特色。现今柳琴戏已经到了后无传人的状态,通过柳琴戏的教育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地方的本土音乐文化,让政府、学校更加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达到教育和传承的目的。在大众传媒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欧美、日韩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下,选择戏曲这一冷门、边缘的课题进入学生的音乐课堂实践无疑有着相当的难度,从校本课程实践中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已在实践中有所呈现。江苏柳琴戏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现象,在其绵延发展的两百多年中,曾有过万人空巷的辉煌。2006年5月20号江苏柳琴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政府给予政策性的保护,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地方传统艺术越来越边缘化离开人们的视野。同时也因为其自身原因,如内容和形式上陈旧,青年人不了解或者不喜欢等原因,使得江苏柳琴戏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如何保护与传承柳琴戏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实验点学校的行动研究,展示过程描述和实践案例,呈现大中小学和社区有效的柳琴戏教育传承的形式、内容、途径、方法。一方面在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理论框架构想。另一方面,也为广大教育实践者进行地方传统戏曲的教育传承提供学习范例,也为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相关教育实践和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