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民参与与公共精神——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学分析
【6h】

公民参与与公共精神——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问题提出(Raise the question)

1.2研究目的(Research objective)

1.3研究意义(Research meaning)

1.4文献综述及主要概念界定(Literature review and definition of key concepts)

1.5相关概念(Related concepts)

1.6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Main research methods and ideas)

2案例概述、特点及分析框架

2.1案例概述(The case)

2.2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s )

2.3基于政治学视野的分析框架(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political science vision)

3环境群体性事件存在问题的政治学分析

3.1 政府政策“公共性”缺失( Environmental policy lack of“publicity”)

3.2环境政策的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3.3公民参与的“公共性”不足(The“publicity”problem in Citizens' participation)

3.4公民参与的理性不足(The Lack of citizen rationality)

3.5法治精神欠缺(The lack of the rule of law)

4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共精神缺乏的原因

4.1环境政策的“目的正义”受质疑( The"objective justice"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questioned)

4.2 环境政策制定的程序问题( The procedural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

4.3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Negativ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4.4公民教育的不足(The lack of civic education)

5从公共精神角度寻找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解决途径

5.1政府环境政策“公共性”的坚守(”publicity”stick in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policy)

5.2 公民理性参与的引导( The guidance of citizens' rational participation)

5.3社会组织的培育(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5.4公民教育的重视(Civic education)

5.5公民社会制度的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society system)

6结 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呈高发势态,由单纯的经济利益主张向宗教信仰、基层民主、生态环境等方面扩展,而且规模呈日益扩大之趋势,暴力化程度加剧,违法情形增多。在所有的群体性事件中,值得注意的是因环境问题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在其中处于相对突出的位置。据社科院统计从2000年到2014年14年间群体性事件中,环境污染是导致万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所有万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中占50%,政府已经不能再漠视人民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
  经研究,笔者发现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公民参与中,政府和民众都存在“公共性”丧失的问题。近代以来,功利主义哲学取代了希腊人的公共观,并且支配着政治的思想和实践,政治学的发展也由以往对公共美德的关心转向了强调权力和秩序。笔者承认由于强调效率、经济、官僚体制和技术,功利主义在公共行政的改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也造成“公共性”这一崇高理论的丧失。这就形成对个人的效用或成本收益的斤斤计较,取代了为了更大的善而治理的集体努力,政府的目的被降低为替私人谋取福利这样的结果。现代政治的发展不能否定对制度和技术的运用,更不能失去法律和制度的完善,但制度和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而我们呼唤“公共性”的回归。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共性”的丧失尤为明显,政府在项目的引进中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为污染企业“开后门”。而民众对项目反对大部分也是基于“不要在我家后院”,至于化工项目怎样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等则完全不在思考范围以内。文章通过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学分析,发现政府、公民在其中公共性的缺失问题,以公共精神为落脚点,探求其中的解决之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