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枣庄-滕州地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
【6h】

山东枣庄-滕州地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意义(Research Significance)

1.2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1.3存在问题(Unsolved Problems)

1.4研究方案(Research Scheme)

1.5研究工作量(Research Workload)

2地质概况

2.1研究区概况(Geography and Other Information of Study Area)

2.2基础地质(Geology of Study Area)

3页岩气储层特征

3.1储层厚度及空间展布(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3.2物质组成(Material Composition)

3.3储层物性(Physical Property of Reservoir)

3.4含气性(Gas-Bearing Characteristics)

3.5小结(Brief Summary)

4页岩气地质演化史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4.1地质演化史(Geological Evolution History)

4.2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4.3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预测(Favorable Area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4.4小结(Brief Summary)

5结论

第一,研究了枣庄滕州地区页岩储层发育特征,总结了页岩储层发育规律。

第二,研究区地质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系统地总结了研究区构造史、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有机质成熟生烃史以及页岩气运移、聚散和散失史。

第三,分析了研究区页岩气成藏地质因素。

第四,建立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预测。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论文以山东省枣庄-滕州地区石炭二叠系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区区基础地质资料,采用多种手段测试,全面分析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储层特征,认识页岩气成藏过程并探讨其地质控制因素,最后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在有利区预测,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在资料整理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划定太原组目的层段,总结研究区页岩储层发育规律。研究区太原目的层段平均厚度为52.72 m,横向上向南东逐渐变薄趋势,空间形态主要受到构造的控制。有机质类型以III型干酪根为主,页岩有机组分平均含量为4.35%,有机质含量较高。成熟度北部较低,南部、东部较高。煤岩和泥岩的平均孔隙度为4.68%。孔隙类型以微小孔和过渡孔发育为主。泥岩渗透性较差,储层渗透率受充填影响很大。泥岩含气量0.76~0.92 m3/ t,页岩总含气量与埋深关系不明显。
  采用综合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本区页岩气成藏地质过程。石炭二叠系从开始沉积,连续沉降至最大埋深,古地温达到100℃以上,早期以生物气为主,后期则为热成因气,气体缓慢聚集。之后表现为整体进入抬升剥蚀,埋深达到最浅,早期生成的气体基本逸散。晚侏罗世处于快速下降沉积,地温出现差异性变化,北部地温正常,南部受区域岩浆热变作用影响,温度持续升高;滕北地区热演化基本停止,而南部地区快速演化,生成了一定数量的热成因气。从早白垩世至今,区域性缓慢抬升,地温下降,有机质成熟作用停止,前期聚集的气体逐渐散失至今。
  页岩气成藏地质控制因素,主要包括物质基础(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物性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古地理条件为本区准备了较为理想的烃源物质条件和储层条件。构造作用带来的不利是多方面的,包括有机质的成熟作用不足,页岩储层赋存构造环境以及页岩气保存环境不理想。
  最后,建立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优选出滕东地区为潜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在有利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