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失、异化与幻灭——《掘墓人的女儿》中犹太人的生存困境
【6h】

缺失、异化与幻灭——《掘墓人的女儿》中犹太人的生存困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Introduction

1.1 Joyce Carol Oates and The Gravedigger’s Daughter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Layout of the Thesis

2 The Absence of Home

2.1 From the Dirty Hold to the Stone Cottage

2.2 Houses:the Habitation Instead of Home for Lacking Love

3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Relationship

3.1 The Repul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hwarts and the Surrounding

3.2 The Isolated Relationship of Family Members

3.3 The Conjugal Relation Based on Concealment

4 The Broken Mental State of the Two Generations

4.1 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Gravedigger’s“American Dream”

4.2 The Loneliness of the Gravedigger’s Daughter Rebecca

5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美国当代多产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掘墓人的女儿》描写了施瓦特一家从德国逃离到美国的痛苦经历,展现了他们对于家宅缺失,交往异化与梦想幻灭的无力之感。本论文主要从佐伦以及列菲弗尔的空间理论切入,对《掘墓人的女儿》所反映的犹太移民在美国的生存困境进行深入探究。
  论文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小说主人公的生活、交往以及心境,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犹太移民的生存困境。首先,家的缺失是地志空间表现出的最直观的困境,施瓦特一家逃离过程中的流离失所、定居后与外界隔绝的状况以及缺乏爱与归属感的住所使施瓦特一家每个个体都经历了个性的变化,也加剧了个体之间关系的紧张以及与外界关系的异化。其次,美国反犹太文化的社会情境带给犹太移民不公的对待,政府没有给予政策与经济上的帮助,本土居民憎恶他们的存在。社会空间中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的排斥憎恶导致施瓦特一家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最后,家宅缺失的地志空间和异化人际关系的社会空间两面夹击必然导致心理空间的绝望与孤独。掘墓人雅各布因美国梦幻灭而绝望自杀与丽贝卡一生孤独的心境是无法逃避的结果。
  通过探索小说主题,论文指出,美国作为一个民族的大熔炉对待犹太移民并没有展现强大的包容性,反而处处排斥,在本质上是一个种族歧视的国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