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虚拟现实的地下街交叉节点空间形态认知研究
【6h】

基于虚拟现实的地下街交叉节点空间形态认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地下街街道交叉节点空间

1.1.2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1.2研究问题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地下空间认知研究现状

1.3.2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

1.3.3 街道交叉节点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及目的

1.5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法

(3)模拟法

(4)问卷法

(5)量化分析法

1.6论文框架

1.7 小结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 地下公共空间

2.1.2 地下街

2.1.3 地下街交叉节点空间形态

2.2建筑类型学相关理论

2.2.1 建筑类型学的发展

2.2.2 理论核心思想

2.2.3 本课题中的应用

2.3实验心理学相关理论

2.3.1 心理物理学

2.3.2 环境心理学

2.3.3 本课题中的应用

2.4空间认知相关理论

2.4.1 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2.4.2 空间认知

2.4.3 认知地图

2.4.4 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2.5 小结

3 地下街交叉节点空间形态认知实验研究

3.1实验准备阶段

3.1.1 调研现状

3.1.2 数据整理

3.1.3 实验变量选取

3.1.4 实验虚拟场景的建立

3.2实验实施阶段

3.2.1 实验平台

3.2.2 被试者的选择

3.2.3 实验流程

3.3 小结

4 实验数据分析及讨论

4.1地下街交叉节点路径选择分析

4.1.1 数据整理

4.1.2 路径选择可视化

4.1.3 “路径选择”实验分析小结

4.2空间认知问卷数据处理

4.2.1 数据的预处理

4.2.2 语义差别量表问卷数据分析

4.2.3 构形要素与各项评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4 构型要素与各项评分指标的方差分析

4.2.5 独立样本t检验

4.2.6 “场景感知”实验分析小结

4.3认知地图分析

4.3.1 整体图形比例差异

4.3.2 认知地图总体绘图方法

4.3.3 场景选择情况统计

4.3.4 构形要素准确率

4.3.5 “认知地图”实验分析小结

4.4设计建议

4.4.1 基于行人寻路行为的设计建议

4.4.2 基于空间体验的设计建议

4.4.3 基于认知规律的设计建议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5.2论文的不足之处

5.2.1 暂时缺少在真实地下街交叉节点中进行的验证研究

5.2.2 转角处理形式的简化

5.2.3 对被试者的选取存在单一性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2

作者简历

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