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绥德地区山23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定量化研究
【6h】

绥德地区山23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定量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1致密砂岩储层研究

1.2.2 孔隙分形研究

1.2.3 成岩作用

1.2.4 成岩相研究

1.2.5 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研究

1.2.6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及演化

2.2 地层概况

2.3 沉积背景

2.3.1 沉积相标志

2.3.2 单井沉积相

2.3.3 沉积相类型

2.3.4 砂岩储层展布特征

2.3.5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2.4 小结

3 储层物质组成特征

3.1 陆源碎屑组分及特征

3.1.1 陆源碎屑成分

3.1.2 成分成熟度

3.2.1 杂基

3.2.2 胶结物

3.3 岩石类型

3.4.1 碎屑粒度特征

3.4.2 粒度分析

3.5 小结

4 储层孔隙特征与定量表征

4.1 孔隙类型

(1)残余粒间孔

(2)晶间孔

(3)溶孔

(4)微裂隙

4.2 孔渗特征

4.3 孔隙结构特征

(1)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2)样品毛管压力曲线定量特征

4.4 孔隙分形特征与定量表征

4.5 小结

5 成岩作用与成岩相定量研究

5.1 成岩作用类型

5.1.1 压实和压溶作用

5.1.2 胶结作用

5.1.3 溶蚀作用

5.1.4 交代作用

5.1.5 破裂作用

5.2 成岩阶段及成岩序列

5.2.1 成岩阶段

5.2.2成岩序列

5.3.1 成岩综合系数

5.3.2 成岩相类型及特征

5.4 成岩相分布规律及控因

5.4.1 成岩相分布规律

5.4.2 成岩相控因分析

5.5 小结

6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6.1 成岩-孔隙演化机理

(1)压实减孔量

(2)胶结减孔量

6.2 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分形维数的关系

6.3 小结

7 主要认识与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绥德地区山西组山23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及钻井岩芯系统观察,结合室内试验等手段,对砂岩储层的物质组成、储集空间、物性等特征,以及成岩作用、成岩相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储层成岩相的控制因素及成岩作用对孔隙发育的影响。主要认识如下:(1)明确了研究区山西组山23段致密砂岩物质组成特征。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最少。碎屑主要为石英和岩屑;杂基主要为黏土矿物及伊化火山尘;胶结物类型多样,以硅质和高岭石为主。(2)总结了研究区山23段砂岩储集空间类型,定量研究了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类型为溶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等,识别出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少量溶孔、溶孔+晶间孔+少量残余粒间孔以及溶孔+晶间孔三种孔隙组合类型。对研究区山23段不同砂岩储层的孔隙进行了分形分维研究与定量表征,认为不同岩石类型的砂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石英砂岩的孔隙结构最为简单,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的孔隙结构最为复杂。(3)阐释了研究区山23段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以及破裂等成岩作用的改造,达到中成岩B期-晚成岩期,明确了其成岩演化序列。(4)定量划分了研究区山23段砂岩储层成岩相类型,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利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溶蚀率和视微裂隙率计算了砂岩储层的成岩综合系数,对成岩相进行定量划分,共划分出了中压实溶孔+残余粒间孔成岩相、中压实晶间孔+残余粒间孔成岩相、强压实溶孔成岩相、强压实微孔成岩相四种成岩相类型。明确了成岩相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其主要受沉积环境、岩性以及成岩作用等因素的控制。(5)探讨了研究区山23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发育的影响。通过压实减孔量、胶结减孔量和溶蚀增孔量实现了各类成岩作用对孔隙发育影响的定量描述,分析了不同类型成岩作用对孔隙发育的影响。储层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分形维数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反映了成岩作用强度与孔隙复杂度的相关关系,为依据岩性和分形维数进行成岩相类型划分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