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产籼稻品种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6h】

高产籼稻品种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文献综述

1水稻产量构成及源库关系的研究

2水稻物质生产和分配的研究

3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3.1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

3.2高产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3.3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4水稻根系的研究

4.1水稻根系改良的作用

4.2高产水稻根系性状的研究

4.3水稻根系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5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设想

第二章籼稻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品种

2.2材料培育

2.3测定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供试籼稻品种产量的聚类分析

3.2不同产量类型品种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的差异

3.3不同产量类型品种产量构成的差异

3.4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3.5影响籼稻品种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

4讨论

4.1关于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方法

4.2关于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生育期和株高的差异

4.3关于高产籼稻品种产量构成的特征

4.4关于产量构成与产量的关系

4.5影响产量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

5摘要

第三章籼稻品种间源库关系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品种

2.2材料培育

2.3测定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抽穗期叶面积系数的差异

3.2不同产量类型品种库容量的差异

3.3不同产量类型品种单位叶面积库容量的差异

3.4源、库、库源比与产量的关系

3.5影响籼稻品种产量的主要源、库指标

3.6影响单位面积库容量的有关因素

4讨论

4.1关于高产类型籼稻品种源库的特征

4.2关于源库与产量的关系

4.3影响产量的主要源库性状

4.4关于库容量构成对库容量形成的影响

5摘要

第四章籼稻品种间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品种

2.2材料培育

2.3测定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产量类型品种干物质生产量的差异

3.2不同产量类型品种经济系数的差异

3.3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抽穗前单位干物质库容量的差异

3.4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产量的关系

3.5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量和经济系数对产量的综合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4讨论

4.1关于高产籼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特征

4.2关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4.3影响产量的主要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性状

4.4干物质生产和分配影响产量形成的途径

5摘要

第五章籼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品种

2.2材料培育

2.3测定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植株含氮率的差异

3.2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吸收量的差异

3.3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的差异

3.4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分配的差异

3.5不同产量类型品种单位氮素库容量的差异

3.6氮素吸收和利用与产量的关系

3.7影响籼稻品种产量的主要氮素吸收利用指标

3.8氮素吸收利用影响产量形成的原因分析

4讨论

4.1关于高产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

4.2关于氮素吸收和利用与产量的关系

4.3影响产量的主要氮素吸收和利用性状

4.4氮素吸收和利用影响产量形成的途径

5摘要

第六章籼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品种

2.2材料培育

2.3测定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

3.2根系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3.3影响产量的主要根系性状

3.4根系性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4讨论

4.1关于高产籼稻品种根系形态和生理活力的特征

4.2关于根系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4.3影响产量的主要根系性状

4.4关于根系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5摘要

第七章综合讨论

1关于高产类型水稻品种的划分方法

2关于高产类型籼稻品种的基本特征

3关于水稻的诸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4关于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性状

5关于根系有关性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6关于氮素吸收利用对物质生产分配及库容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该研究2001年和2002年分别选用国内(台湾、华南、华中、华东等)外(美国、菲律宾、泰国、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巴西等)不同年代(30-90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品系)88个和122个为供试材料,在群体水培条件下,采用同一栽培条件,培育生长一致的群体,测定其关键生育时期的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性、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生产量、库容量、产量以及含氮率等,计算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氮素吸收量、单位氮素库容量、经济系数、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以及氮素收获指数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综合分析这些性状对供试籼稻品种产量的影响,试图明确影响籼稻品种产量水平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高产籼稻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张传胜;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余龙;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1.21;
  •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产量; 氮; 库容量; 根系; 冠根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