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太湖麦区优质专用小麦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6h】

江苏省太湖麦区优质专用小麦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0.1国内外研究概况

0.2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1.2试验设计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氮素营养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调节效应

2.1.1施氮量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1.2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1.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2.2氮素营养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群体动态的调节效应

2.2.1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2.2.2对叶面积指数动态的影响

2.2.3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3氮素营养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品质特性的调节效应

2.3.1对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

2.3.2对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

2.3.3对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2.3.4籽粒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2.4氮素营养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2.4.1主要生育阶段吸氮状况

2.4.2氮肥利用效率

3小结与讨论

3.1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专用小麦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2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专用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3.3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3.4中、弱筋小麦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适宜施氮量及运筹比例的确定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该试验在江苏太湖地区研究了不同氮素供应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1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两种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扬麦11号和宁麦9号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2)施氮量试验表明,扬麦11号和宁麦9号各生育期的群体茎蘖数和LAI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花后0-20天绿叶面积下降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茎蘖成穗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氮量与拔节期、始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后干物质积累呈二次曲线关系.(3)施氮量试验表明,施氮量与两品种蛋白质含量、湿(干)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扬麦11号施氮量在11.25-18.75 kg/666.7m<'2>的处理,宁麦9号施氮量为3.75-22.5kg/666.7m<'2>,蛋白质含量达到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要求;扬麦11号施氮量在3.75-22.5kg/666.7m<'2>,宁麦9号施氮量0-18.75 kg/666.7m<'2>,湿面筋含量达到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要求.(4)施氮量试验表明,两应试品种施氮量与拔节前氮积累量、拔节-开花期氮积累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花后氮积累量、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氮肥运筹试验表明,两应试品种拔节期追氮比例与拔节期氮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开花期氮积累量、成熟期氮积累量均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与拔节-开花、花后氮积累量、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两应试品种产量与拔节前、开花后植株氮积累量均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与拔节-开花期植株氮积累量、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高产群体应着力提高拔节-开花期植株氮积累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施氮量试验表明,两应试品种氮肥利用率、土壤氮贡献率、氮素产投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逐渐递减趋势.氮肥运筹试验表明,两品种氮肥利用率与拔节期追氮比例、产量均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5)中筋小麦扬麦11号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适宜施氦量为15kg/666.7m<'2>左右,适宜的基追比例为6:4-5:5.弱筋小麦宁麦9号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适宜施氮量为11.25-15 kg/666.7m<'2>,适宜的基追比例为7:3-6: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