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
【6h】

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建国后毛泽东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一、主奴根性,缺乏个性尊严

二、愚昧无知,缺乏科学知识

三、私人本位,缺乏集体观念

第二章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目标设计

一、崇高的思想道德

二、丰富的文化知识

三、强健的身体素质

第三章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路径选择

一、群众运动

二、教育革命

三、文艺创作

四、媒体宣传

第四章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历史评价

一、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主要困难

二、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历史启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国民性改造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人认真审视自身的缺陷始于严复、梁启超等文化先驱,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的不懈努力,国民性改造思想逐渐向体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出路的过程中,也将目光投向了国民性改造这一时代课题。本文从建国后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入手,努力揭示其国民性改造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的研究现状、主要论题和内容,并提出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建国后毛泽东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主要从主奴根性、愚昧无知、私人本位等三方面概括了建国后毛泽东集中批判的国民劣根性内容;第三部分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目标设计,从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分析了毛泽东对国民理想人格的设计,认为只有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无产阶级民主平等意识,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并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理想新国民;第四部分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路径选择,从群众运动、教育革命、文学创作、媒体宣传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路径选择和实践效果;第五部分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历史评价,主要从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与人的个性解放、崇高理想信念的培养与个人物质利益诉求、尊重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留传统文化优秀成果与移风易俗等四方面深刻揭示了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同时分析了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历史启示。 改造国民性、塑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理想新国民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国民性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重塑理想新国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