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黄酮类化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6h】

异黄酮类化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表面活性剂

1.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2.1表面活性剂在医药科学中的应用

1.2.2表面活性剂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1.3药物的理化性质对活性的影响

1.3.1溶解度和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1.3.2酸碱性和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1.4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生物学作用和药用价值

1.4.1葛根素的药理作用

1.4.2染料木黄酮的药理作用

1.5论文研究工作设计

1.5.1研究目标

1.5.2研究内容

1.5.3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葛根素与CTAB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

2.1前言

2.2实验部分

2.2.1实验试剂

2.2.2实验方法

2.3结果和讨论

2.3.1葛根素分子在CTAB胶束中的酸碱平衡特性

2.3.2葛根素分子在CTAB胶束中的定位研究

2.3.2葛根素分子与CTAB胶束结合的热力学研究

2.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葛根素与不同疏水链长的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3.1前言

3.2实验部分

3.2.1实验试剂

3.2.2实验方法

3.3结果和讨论

3.3.1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的改变对葛根素酸碱平衡的影响

3.3.2葛根素分子在不同胶束中的定位研究

3.3.3葛根素分子与不同胶束的结合

3.3.4等温滴定微量热研究

3.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葛根素与卵磷脂囊泡的相互作用

4.1前言

4.2实验部分

4.2.1实验试剂

4.2.2实验方法

4.3结果和讨论

4.3.1葛根素在卵磷脂囊泡上的结合

4.3.2葛根素对卵磷脂囊泡物理性质的影响

4.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Triton X-100对葛根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1前言

5.2实验部分

5.2.1实验试剂

5.2.2实验方法

5.3结果和讨论

5.3.1 pH值对葛根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3.2葛根素分子的BDE计算

5.3.3 Triton X-100对葛根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5.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染料木黄酮与F127胶束的相互作用

6.1前言

6.2实验部分

6.2.1实验试剂

6.2.2实验方法

6.3结果和讨论

6.3.1 Gen/F127复合物的形成

6.3.2 Gen/F127膜分析

6.3.3 pH对Gen/F127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6.3.4溶液pH值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6.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染料木黄酮与壳聚糖胶束的相互作用

7.1前言

7.2实验部分

7.2.1实验试剂

7.2.2实验方法

7.3结果和讨论

7.3.1 N-十二烷基-O-羧甲基壳聚糖的结构表征

7.3.2 N-十二烷基-O-羧甲基壳聚糖的胶柬化行为

7.3.3染料木黄酮在壳聚糖胶束中的分配特性

7.3.4溶液pH值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7.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和会议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可简写为Saa)素有“工业味精”之说。由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的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在溶液中存在多种缔合结构,如不同形态的胶束、单分子膜、囊泡、微乳液、液晶等。这些缔合体系能增溶药物、保护药物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并且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所以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同时,药物分子及添加剂的存在会对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药物载体进入人体后,盐度、温度、pH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也会对体系产生影响,这些变化又进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活性及其释放速率。正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对药物分子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才使得其在药物载体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只有了解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才能更好地利用这类药物载体,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本论文的工作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以及发展趋势展开的,围绕不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缔合体对异黄酮类药物分子(葛根素和染料木黄酮)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展开研究,探讨了异黄酮类化合物在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的抗氧化性能、解离度、分配系数、结合能力和溶解特性,并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载体实现了对药物分子的缓释与控释。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葛根素与CTAB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UV-vis,荧光光谱,量子力学计算以及核磁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葛根素(Puerarin)与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与CTAB胶束的相互作用中,葛根素主要以分子中的B环部分增溶于胶束中。CTAB胶束为葛根素所提供的增溶微环境,有利于葛根素分子的酸碱平衡向去质子化的方向移动。核磁实验的结果表明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葛根素分子逐渐从CTAB胶束的内侧移向外侧,这种动态的增溶定位方式促进了葛根素与CTAB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从而导致葛根素进一步的电离。此外热力学数据表明,葛根素能自发地定位于CTAB胶束中(AG<0),它与CTAB胶束的结合是一个放热过程(AH<0)。△H(-13.90 KJ·mol-1)的数量级小于化学键的作用能(>100 KJ·mol-1),表明葛根素与CTAB胶束之间的作用为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由于CTAB球状胶束的结构较为疏松,并且与CTAB棒状胶束相比能够提供较大的增溶空间,因此它能够结合更多的葛根素分子,而CTAB棒状胶束中由于分子排列的比较紧密,可供增溶的空间也较小,使得部分葛根素分子逐渐由胶束相转移至水相。因此CTAB分子聚集状态的改变对葛根素的酸碱平衡可产生不同的影响。 2.葛根素与不同疏水基链长的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通过光谱法和等温滴定微量热等实验测试手段考察了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的改变对葛根素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中所选的三种表面活性剂具有相同的季铵盐类极性头基和不同的疏水基链长,碳氢链链长,n分别为12(DTAB),14(TTAB)和16(CTAB)。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的增加,有利于葛根素分子的酸碱电离平衡进一步向去质子化的方向移动。根据实验结果所得的曲线进行内插计算,求得了葛根素分子在不同胶束环境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其增溶位置的变化说明随着表面活性剂碳氢链链长的增加,葛根素分子逐渐向胶束内核方向移动,这也表明环境极性的增加有利于葛根素去质子化反应的进行。等温滴定微量热实验给出了葛根素与这三种胶束相互作用的强弱次序,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的链长越长越易与葛根素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即使药物载体微环境中极小因素的改变也会对包埋于其中的药物分子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3.葛根素与卵磷脂囊泡的相互作用药物分子与囊泡相互作用的研究 对于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分子弱相互作用组装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具有生物相似性和相容性的实质,可作为生物膜模型、模拟酶、药物载体和仿生光化学能转化装置。本章中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Zeta电势和量子力学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7.4)葛根素与卵磷脂囊泡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卵磷脂囊泡体系中,葛根素能与囊泡发生显著的相互作用。在此作用过程中,葛根素主要以分子中的B环部分定位于囊泡的疏水微区中,并且卵磷脂体系有利于葛根素分子的酸碱平衡向去质子化的方向移动。葛根素分子上的羟基与磷脂分子的极性头基在膜/水界面上形成的氢键结构增强了卵磷脂双层膜的规整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磷脂膜流动性的降低。以钙黄绿素为标记物研究卵磷脂囊泡的释放行为,包埋于囊泡内水相中的钙黄绿素,其泄漏百分率R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表明葛根素与磷脂囊泡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引起囊泡双层膜通透性的降低。与疏水作用相比较,氢键作用在葛根素与卵磷脂囊泡相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 4.Triton X-100对葛根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通过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葛根素在醇-水缓冲体系中清除自由基DPPH的能力,此外还讨论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加入对葛根素抗氧化剂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醇.水缓冲体系中,由于葛根素存在着各级电离形式,因此葛根素的抗氧化能力与体系的pH值存在着依赖关系。通过比较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k2与葛根素各级电离形式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求出了葛根素未电离形式、单电离形式以及二级电离形式所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2,分别为0.42(H2Pu),1.07(HPu-)和0(pu2-)M-1S-1。此结果表明与葛根素的其它存在形式相比,单电离形式HPu-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通过量子力学方法计算,得到了葛根素分子中各个羟基的O-H键解离焓的大小,计算结果也证实了动力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葛根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可以从葛根素在TritonX-100胶束体系中的分配比例和其在胶束中的增溶定位区域来进行解释。在TritonX-100浓度大于CMC的条件下,葛根素清除自由基DPPH的能力可以提高10倍之多。 5.染料木黄酮与F127胶束的相互作用 采用负染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和光谱法探讨了染料木黄酮(Genstein)和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27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染料木黄酮的加入可以使得F127水体系呈现出兰色乳光,动态光散射和负染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实验结果显示:染料木黄酮在体系中的增溶可以大大增加F127胶束的尺寸,这表明染料木黄酮和Pluronic F127之间可以形成复合物。有趣的是该复合物的稳定性与溶液pH值之间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染料木黄酮与F127之间所形成的复合物逐渐解体。这是由于染料木黄酮和Pluronic F127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在较高pH值条件下,染料木黄酮分子上的酚羟基逐渐发生电离,从而失去了与F127分子中EO链上的氧发生分子间氢键作用的位点,从而使得复合物的稳定性下降。这一现象的发现,为实现染料木黄酮在F127胶束体系中pH刺激响应的控制释放提供了可能。 6.染料木黄酮与在壳聚糖胶束的相互作用 以天然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在壳聚糖2位氨基上引入疏水烷基链,在6位羟基上引入羧甲基,制得N-十二烷基-O-羧甲基壳聚糖(C12-OCMCS)的两亲性衍生物。分别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动态光散射、负染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温滴定微量热和荧光探针的方法考察该种壳聚糖衍生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烷基取代度的不同和体系pH值变化均会对C12-OCMCS的聚集行为产生明显影响。通过改变壳聚糖骨架上烷基的取代度和溶液的pH值,可以获得不同尺寸和不同荷电性质的胶束,实现了染料木黄酮在该体系中pH刺激响应的控制释放。此外还发现实验中合成的C12-OCMCS对难溶性药物染料木黄酮具有优越的增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染料木黄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近1000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