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蝴蝶兰外源基因的导入及诱变研究
【6h】

蝴蝶兰外源基因的导入及诱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1文献综述

1.1引言

1.2 LTP基因的研究概况

1.3蝴蝶兰转基因的研究概况

1.4诱变育种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2蝴蝶兰愈伤组织的诱导

2.1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植物材料

2.1.2实验方法

2.2结果分析

2.2.1消毒处理时间对花梗芽萌发的影响

2.2.2不同浓度的6-BA对茎芽增殖的影响

2.2.3椰子汁对叶块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2.2.4叶片和叶块的放置方式对愈伤形成的影响

3.蝴蝶兰导入LTP基因的研究

3.1实验材料

3.1.1植物材料

3.1.2质粒及菌种

3.1.3重要试剂

3.1.4重要仪器设备

3.2实验方法

3.2.1菌液的准备

3.2.2转化愈伤组织

3.2.3筛选和成苗

3.2.4 PCR分子鉴定

3.2.5炼苗移栽

3.2.6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的实验设计

3.2.7不同低温处理下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

3.2.8酶液制备

3.2.9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2.10低温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11转基因阳性苗耐寒力的初步鉴定

3.3结果和分析

3.3.1愈伤组织的大小对转化率的影响

3.3.2菌液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3.3.3侵染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3.3.4愈伤直径、菌液浓度和转化时间对转化效率影响的显著性分析

3.3.5抗性苗的获得和PCR鉴定

3.3.6抗性苗的生理鉴定

3.3.7转基因苗耐寒性的初步鉴定

3.4讨论

4.化学诱变

4.1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实验材料

4.1.2实验方法

4.2结果分析

4.2.1诱变剂处理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

4.2.2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对诱变后存活率的影响

4.2.3 EMS处理浓度对愈伤组织存活率的影响

4.2.4 EMS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存活率的影响

4.2.5诱变剂处理后再生苗的表型观察

4.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蝴蝶兰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中,花梗芽经过1%的次氯酸钠处理30min对外植体损伤较小且萌发率较高(85.0%);6-BA浓度是茎芽增殖的关键因子,其浓度为10mg/L时,茎芽的数目和质量均较为理想;茎芽顶端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正面放置的叶块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反面放置的叶块;椰子汁对叶块诱导愈伤组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源基因LTP导入蝴蝶兰愈伤组织的实验中,用含AS的OD600值为0.4的新鲜农杆菌对1-2mm的愈伤组织侵染20min,共培养3d为本实验中较合适的处理组合,可获得相对较高的转化率(12.16%);PCR分子鉴定的阳性苗通过耐寒性实验,进行了抗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的测定。 通过研究电解质外渗率,叶片丙二醛( MDA)含量,细胞保护酶SOD酶活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脯氨酸含量五个生理指标在温度胁迫和恢复培养过程中的变化,表明LTP基因对蝴蝶兰植株的抗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经过低温培养筛选最后获得89棵转基因抗性苗。在蝴蝶兰愈伤组织的化学诱变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EMS(甲基磺酸乙酯)来处理3种不同预培养时间的蝴蝶兰愈伤组织,可使部分愈伤白化或褐化甚至致死:采用继代培养15d的愈伤小块,用0.4%EMS处理2-6h,诱变后平均存活率为56.00%,是比较适合的处理组合,可以获得相当于“半致死剂量”的效应;EMS诱变方向不确定,叶形、叶色,根的数目和粗细等都可能发生变异,诱变谱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