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对策研究
【6h】

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综述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外研究进展

1.2.2国内研究进展

1.3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研究特色和创新

1.5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采煤塌陷地现状分析

2.1研究区的选择

2.2徐州市发展现状

2.2.1徐州市自然状况

2.2.2徐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2.3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分布与特征

2.4治理区采煤塌陷地划分

2.5采煤塌陷地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分析

2.6采煤塌陷地的危害

2.6.1破坏地表生态环境

2.6.2农村生产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2.6.3居住和生活环境日益恶化

2.6.4城镇建设和发展受到制约

3采煤塌陷区农业综合治理

3.1徐州市采煤塌陷区治理现状

3.1.1开发治理的基本模式

3.1.2开发治理的投入重点

3.1.3“十一五”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任务(见表3-1)

3.1.4“十一五”期间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

3.1.5“十一五”期间开发取得的成效

3.2采煤塌陷地治理存在问题分析

3.2.1现行采煤塌陷地征迁补偿标准过低

3.2.2采煤搬迁加剧人地矛盾,加速生态恶化,制约徐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3采煤塌陷地未办理征用手续,耕地面积无法核减

3.2.4具备复垦立项条件的采煤塌陷地面积少

3.2.5采煤塌陷地复垦的投资成本急剧增加

3.3治理对策

3.3.1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3.3.2确立综合治理的宏观思想

3.3.3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治理对策

3.3.4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治理模式

3.4保障措施

3.4.1确保政策有效性

3.4.2资金筹措

3.4.3调整采煤塌陷地征迁补偿标准

3.4.4建立健全塌陷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

3.5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效益估算

3.5.1经济效益估算

3.5.2社会效益估算

3.5.3生态发效益估算

3.6典型项目区的效益情况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大面积的采煤塌陷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社会问题与矛盾。本文以徐州市为例,研究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以重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恢复和提高灌溉、排涝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核心。对不同类型塌陷进行三级分类,提出了种植植物,养殖水禽,开发湿地、生态旅游项目,密切监控并采取动态复垦技术等治理方式。并确定了包括农业模式;农业+渔业+养殖业模式;旅游模式等综合治理的模式。“十一五”通过治理已经复垦了包括铜山县汉王镇,沛县沛城镇,贾汪区青山泉镇等一批高产良田,另外在九里区,贾汪区发展起了旅游观光农业。
   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下列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规模开发的原则,二是突出效益的原则,三是突出重点的原则,四是科技进步的原则,五是改革创新的原则,六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治理建议:第一、适当提高投资标准,建议亩均投资标准增长到1000-1200元。第二、增加年度治理面积,建议从2009年起每年治理4万亩。第三、适当放宽资金投向建议建设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区时适度增列鱼塘护坡、捶钓台等建设内容。
   本文根据徐州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为最大限度的重新开发利用塌陷地,使得采煤塌陷地在综合治理后达到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满足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供理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