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洲斑潜蝇在扬州地区豇豆上的发生和防治
【6h】

美洲斑潜蝇在扬州地区豇豆上的发生和防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寄主范围及其选择性

1.2生物学特性

1.2.1发生规律

1.2.2生活习性

1.3生态学特征

1.3.1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影响

1.3.1湿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影响

1.3.3光照对美洲斑潜蝇的影响

1.3.4繁殖特征和种内竞争

1.3.5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1.3.6飞行能力

1.4测报技术

1.5分布与危害

1.6防治技术

1.6.1防治误区

1.6.2防治方法

1.7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供试豇豆品种

2.1.2药剂试验

2.2调查试验

2.3结果与分析

2.3.1实验结果

2.4小结与结语

2.4.1小结

2.4.2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属于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是斑潜蝇属中三大主要害虫之一,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江苏开始为害,尤其是在南通、苏州、南京、扬州等地区的蔬菜特别在豆科、茄科、菊科等作物上为害较为严重。本文就美洲斑潜蝇对扬州地区豇豆的危害以及不同栽培方式下美洲斑潜蝇的危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同时应用几种药剂对美洲斑潜蝇进行了防治效果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⑴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美洲斑潜蝇在扬州地区对豇豆的危害比较严重,特别是“泰利美宝”受害最为严重,平均每叶16头左右;“扬研8号”最轻,平均每叶只有4头左右。
   ⑵美洲斑潜蝇在扬州地区春、夏和秋季栽培的豇豆均有危害。为害高峰一般发生在5月下旬和10月中下旬,即在温度稍低的春末夏初和秋季出现,秋季发生最为严重。
   ⑶应用几种药剂进行美洲斑潜蝇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捷击B、20%斑潜净、0.2%甲维盐在防治豇豆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10d以上,防效仍在80%左右。因此在生产上防治时可交替使用。
   ⑷通过对扬州地区豇豆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和防治,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分别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方面提出了相关防治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