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丹草对氮素水平的响应及添加剂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6h】

高丹草对氮素水平的响应及添加剂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不同氮素水平对高丹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2田间试验

1.3试验设计

1.4测定项目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氮素水平对高丹草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2.2不同氮素水平对高丹草产草量的影响

2.3不同氮素水平对高丹草营养特性的影响

2.4.不同氮素水平对高丹草钙磷元素吸收的影响

3.小结与讨论

3.1不同氮素水平对高丹草生长性能的影响

3.2不同氮素水平对高丹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3.3小结

第三章不同添加剂对高丹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同前一章

1.2实验地基本情况及田间管理同前一章

1.3青贮制作与处理

1.4试验设计

1.5测定项目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高丹草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

2.2不同处理对高丹草青贮饲料干物质回收率的影响

2.3不同处理对高丹草青贮饲料pH值,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2.4不同处理对高丹草青贮饲料有机酸和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的影响

2.5不同处理对高丹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3.讨论与小结

3.1添加剂对高丹草青贮性能的影响

3.2添加剂对高丹草青贮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3.3小结

第四章不同处理的高丹草在体外的降解特点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动物,瘤胃液的采集与处理

1.3培养容器

1.4缓冲液

1.5体外消化率测定

1.6体外消化率的计算

1.7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高丹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2.2不同处理对高丹草CP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2.3不同处理对高丹草ADF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2.4.不同处理对高丹草NDF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3.讨论与小结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于2008~2009年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进行。以新型禾本科牧草高丹草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为:①研究不同的氮素水平对高丹草生长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氮素水平对高丹草营养成分的影响。②研究不同青贮添加剂对高丹草青贮性能及饲用品质的影响。③研究不同处理的高丹草体外模拟消化的特点,对高丹草青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及添加剂对其影响进行研究。经过两年试验,取得主要结果如下。
   ⑴氮素水平对高丹草植物学性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高丹草的分蘖数,株高,茎叶比也随之增加,但是当氮素水平超过一定值时,其分蘖数,株高,茎叶比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小。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分蘖数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⑵氮素水平对高丹草产草量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丹草的鲜草产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与不同氮素水平对植株影响的结果相似。提高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高丹草鲜草的产量,但是,随着施氮量成倍增加,其鲜草产量的增产幅度却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
   ⑶氮素水平对高丹草饲用品质的影响。与茎鞘相比,增施氮肥主要是增加了高丹草叶片的粗蛋白含量。叶片和茎鞘的粗灰分含量都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而降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植物各组织中ADF,NDF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茬次间见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不同植株组织中钙和磷元素的含量也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各组织中钙磷元素含量则表现出下降趋势。与高氮素水平(360 kg/hm2)相比,低氮素水平(180 kg/hm2)下高丹草更发挥高产优质的杂种优势。
   ⑷添加剂对高丹草青贮性能的影响。高丹草添加甲酸青贮,60d后青贮料中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和氨态氮含量也显著下降(P<0.05),乙酸含量也成下降趋势。甲醛处理组对60d后青贮中PH值有增加的趋势,能降低青贮料中VFA的含量。甲醛处理组氨态氮有所下降,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
   ⑸添加剂对高丹草青贮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高丹草添加剂青贮对牧草中营养成分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甲醛处理还是甲酸处理,均能比较好的保存青贮料中的营养价值。甲醛处理和甲酸处理均能显著增加青贮料中CP的含量(P<0.05)。对ADF和NDF的含量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当甲醛和甲酸与纤维素酶混合使用时,作用更明显。
   ⑹不同处理的高丹草体外消化特性。与高丹草干草相比,青贮后能够提高干物质消化率。甲醛处理组(1.5、2.5、3.5 mL/kg)和甲酸处理组(1.5、2.5、3.5 mL/kg)以及它们混合处理均降低了青贮料中CP的体外消化率,而且也降低了纤维成分的体外消化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