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以扬州市杭集镇为例
【6h】

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以扬州市杭集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

1.3论文框架

1.4研究方法

1.5有关概念的界定

1.5.1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新农村

1.5.2农村就地城市化

1.5.3规划建设模式

1.6相关研究综述

2理论与实践基础

2.1理论依据

2.1.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1.2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2.1.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2.1.4科学发展观理论

2.2实践基础

2.2.1台湾地区及国外快速工业化地区新农村规划建设实例分析

2.2.2目前国内快速工业化地区新农村改造的两种模式

2.2.3国内快速工业化地区村庄规划实例分析

2.2.4国内快速工业化地区新农村改造的反思和总结

2.3小结

3快速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对其新农村的影响

3.1中国农村乡镇工业发展现状及快速工作化的两个问题

3.2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快速工业化发展

3.3快速工业化发展的趋势

3.4快速工业化对新农村的总体影响

3.5快速工业化对空间组织模式的影响

3.6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新农村发展与规划建设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7小结

4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以杭集镇为例

4.1杭集镇农村区位优势及其快速工业化的特色分析

4.2杭集镇传统支柱牙刷产业发展展及其快速工业化的过程

4.2.1 80年代的起步阶段

4.2.2 90年代初至中后期的推进阶段

4.2.3 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的扩张阶段

4.2.4新世纪以来的提升阶段

4.3快速工业化背景下的杭集镇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4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杭集农村发展状况

4.4.1农村社会成员职业分化

4.4.2新农村分化

4.4.3农村就地城市化

4.4.4村庄可能面临的整合

4.5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杭集新农村模式一

4.5.1双隆村的现状和特点

4.5.2规划建设对策思考

4.5.3空间布局对策思考

4.6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杭集新农村模式二

4.6.1八圩村的现状和特点

4.6.2规划建设对策思考

4.6.3空间布局对策思考

4.6.4建筑布局对策思考

4.7两种模式的操作及对比

4.8小结

5总结和展望

6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城市化是当今中国的发展主题,集镇快速工业化继而就地城镇化的现象是中国许多产业发展迅速的农村就地城市化(城镇化)的一个特色。工业的发展不仅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职能、组织方式有所要求,还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分化,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农村的公建设施、住宅的需求方式。在快速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传统农村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其不相适应的一面,产生了生产与生活争地、用地布局结构不合理和建筑布局混乱等诸多问题,有些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工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
   对快速工业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对解决该地区生产与生活争地的矛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80年代至今的扬州市杭集镇及其农村发展为例,着重探讨新农村空间布局优化和集约用地模式。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坚持理论阐述、总结和具体研究案例实际紧密联系。以文献综述和乡镇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力求定性、定量、定位三相结合。论文围绕快速工业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空间布局优化和集约用地模式这个中心,从理论、方法、技术、实证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1)借鉴有关理论,总结国内外快速工业化地区村庄规划建设的一般经验:注重生产与生活协调发展,注意农村建设改造的时机和方式,有步骤的合理规划。为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和案例参考。
   (2)通过大量的调研资料,分析了快速工业化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影响,总结出了中国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布局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工业发展和农民居住及生产争地,非农产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问题。
   (3)以扬州市杭集镇新农村的发展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快速工业化对其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影响的具体表现,从生产与生活协调发展的角度创造性的提出了两种适合杭集镇发展的规划建设模式:工业型、生态观光型。结合杭集镇空间布局优化和集约用地进行对应分析,因地制宜,达到布局分散也集约、布局集中更集约。并对双隆村和八圩村的新型新农村规划实践中,从近期的可操作性出发,根据其异同点重点考虑了功能布局规划、住宅建筑设计、绿化景观设计等几个方面。以期对更多的快速工业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