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暗的心》中的女性意识
【6h】

《黑暗的心》中的女性意识

代理获取

摘要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以作者刚果之行的切身体验作为素材和背景,通过主人公马洛的主体叙述,将险象环生的“黑暗非洲”旅程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
   自1899年问世以来,《黑暗的心》就不断引发各方学者及批评家的争议,而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康拉德小说中性别歧视的倾向更是招来众多女权主义学者的议论与批评。不过,这些评论往往忽视了文本深层结构中隐含的重要女性形象,康拉德对五位女性人物的巧妙刻画实际上是对西方父权帝制进行的讽刺和披露,以及对受到男性中心主义和帝国意识形态双重压迫的女性表达的深切同情,由于作品采取双层叙述的叙述结构,所以主人公马洛的一些歧视女性的言论只是出于他个人的主观色彩,并非康拉德本人的真实意图。
   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分析《黑暗的心》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及解读马洛的叙述话语,来昭示康拉德确立女性地位、瓦解男性专权的意图和努力。
   第一章首先同顾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概况;接着探讨了影响康拉德人生的几位重要女性;最后提出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黑暗的心》的可行性。
   第二章分析了小说
   《黑暗的心》中五个代表性女性人物。康拉德在作品中描述了两位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马洛的姨妈和库尔兹在欧洲的未婚妻。出于对传统女性命运的殷殷关切和深深忧虑,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凸显出了她们的重要性。相比之下,具有现代女性主义特征的黑人情妇更获得康拉德的青睐和褒扬。两位织毛线女性的出场让读者联想到希腊神话中操纵命运、洞悉一切的女神,由此说明女性并非总是处于被动、无知、边缘化的境地。小说中对五位女性形象的描写充分表明,康拉德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男性作家而非男权主义作家。但是,由于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以及对女权运动的实质和发展前景尚未认清,康拉德让小说的结局留下了一些遗憾。
   第三章分析了《黑暗的心》叙事特征
   该小说采用了的双层叙述结构,表明作者竭力与外层叙述者马洛划清界限,从而消解其男性话语霸权。在女性主义批评家看来,康拉德故意将马洛设置为不可靠的叙事者,马洛近乎独自的叙事方式、充斥其中的谎言、以及对女性的误读使得马洛叙事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人打折扣。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真实再现了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受到男权思想和帝国意识形态双重压迫的女性。表达了他对西方父权制及其代表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怀疑和批判。虽然小说的结局留下一些遗憾,但《黑暗的心》仍不失为一部透露出女性思想意识的优秀作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