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型时期基于乡土依恋的农民德育研究
【6h】

转型时期基于乡土依恋的农民德育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乡村的城市化和农民的市民化。在这种社会转型中,传统村庄的消亡和农民不断进入城市已成为不争得事实,传统农村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一切都“蚕食”着农民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传统。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进城务工,这才使中国字典里有了“春运”、“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等一些有关当代农民的词语。有着乡土生活背景,却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农民最终发现,城市对他们是陌生和危险的,这种生活与他们乡村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感觉只有在乡土生活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全。农民对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传统的依恋,一直然左右着他们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道德行为方式。面对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农民的道德应该如何建设?农民德育应该需要何种价值引导?农民精神应该魂归何处?为力求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本文选取农民乡土依恋这一视角,对有着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和道德传统背景的农民道德教育展开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德育未来的价值引导提出尝试性的回答。
   绪论介绍了该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已有关于农民和乡村的研究做了综述,并介绍了本研究的对象、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章阐述了乡土依恋是中国农民道德的根基与困境,共三小节。第一小节对本文研究的农民乡土依恋进行了阐述,包括乡土依恋的意义、特征及其基础上养成的农民道德。第二小节阐述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生活在城市情节和乡土依恋的碰撞中面临的道德选择的教育困境。第三小节在农民具有乡土依恋的基础上反思农民面临的道德教育困境,提出加强乡土德育建设重要性,帮助农民走出德育困境。第二章对华北某一农村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农民的典型案例阐述农民传统乡土道德的真、善、美以及对农民乡土德育的启示,分两小节。第一节介绍了邓村的背景资料。第二小节通过农民对乡、土和人情社会三个维度基础上的到的乡土依恋元素对农民德育的实例分析,论述农民道德教育必须复归传统乡土,并指出了邓村乡土依恋基础上农民道德教育的启示。第三章基于农村文明和农村教育发展的角度审视农民的道德教育,共三小节。第一小节论述乡土社会农村文明面临的危机及价值。第二小节追问农村教育的的价值,意在指出农民道德教育要培养农民热爱乡土,继承和发扬农民道德传统。第三小节指出加强农民德育的发展趋势和出路。第四章是对农民乡土德育的展望,呼唤乡土意识的回归,追求乡土德育的价值,展望乡土德育的未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