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
【6h】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英文缩略语

一 前言

二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方法

2.3 图像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室心肌纵向峰值应变(Peaklongitudinal strain,PLS)、径向峰值应变(Peak radial strain,PRS)、圆周峰值应变(Peak circumferential strain,PCS)及左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短轴水平、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其在DCM患者心肌运动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象与方法 应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配M5S探头(频率1.8~3.6MHz),对27例DCM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运用STI技术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每例患者分别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左室长轴切面和左室二尖瓣环、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GE EchoPAC分析软件对上述各切面图像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圆周峰值应变及径向峰值应变、各节段心肌的旋转角度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并生成各节段的应变值、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曲线图。 结果 DCM组心肌收缩期的PLS、PRS、PC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组二尖瓣、乳头肌、心尖短轴水平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组左室整体扭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M患者左室心肌运动明显减弱,收缩功能显著下降,应用2D-STI技术可以定量的评价DCM患者左室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特点,为临床评价DCM患者左室心肌运动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