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蚕沙的饲用价值评定及其在肉羊饲养中的利用
【6h】

蚕沙的饲用价值评定及其在肉羊饲养中的利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养羊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肉羊发展现状

1.2 我国南方地区肉羊发展现状

1.3 南方地区湖羊发展现状

2 我国粗饲料资源现状

2.1 常规饲料资源现状

2.2 非常规饲料资源现状

2.3 南方地区非常规饲料资源现状

3 蚕桑资源现状

3.1 蚕沙资源现状

3.2 蚕沙的开发利用现状

3.3 蚕沙作为畜禽饲料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4 研究目的

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蚕沙饲用价值的评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蚕沙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4.2 蚕沙的瘤胃降解率及其降解参数

4.3 蚕沙的营养品质评定

5 讨论

5.1 蚕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5.2 蚕沙的瘤胃降解率

5.3 蚕沙的营养品质评定

6 结论

第三章 蚕沙和稻秸不同组合比例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组合效应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瘤胃液供体动物饲养管理

2.3 人工瘤胃体外发酵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不同比例蚕沙和稻秸在培养液内对产气量及产气参数的影响

4.2 不同比例蚕沙和稻秸在培养液内pH值的影响

4.3 不同比例蚕沙和稻秸在培养液内对NH3-N浓度的影响

4.4 不同比例蚕沙和稻秸在培养液内对VFA含量的影响

4.5 不同比例蚕沙和稻秸在培养液内对MCP浓度的影响

4.6 不同比例蚕沙和稻秸在培养液内对IVDOM的影响

4.7 不同比例蚕沙和稻秸的MFAEI

5 讨论

5.1 蚕沙和稻秸组合对培养液内产气量的影响

5.2 蚕沙和稻秸组合对培养液内VFA浓度的影响

5.3 蚕沙和稻秸组合对培养液内MCP浓度的影响

5.4 蚕沙和稻秸在培养液内的有机物消化率和组合效应

6 结论

第四章 不同比例蚕沙组成的饲粮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细菌区系变化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2.3 瘤胃液样品的采集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血液蛋白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4.4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血液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

4.5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4.6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瘤胃内微生物细菌相对定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5.2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5.3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血液中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5.4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血液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

5.5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5.6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瘤胃内微生物细菌相对定量的影响

6 结论

第五章 不同比例蚕沙组成的饲粮对肉羊屠宰性能、器官重量、背最长肌肌肉理化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指标测定与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4.2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器官重量的影响

4.3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背最长肌肌肉理化性状的影响

4.4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背最长肌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

5 讨论

5.1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5.2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器官发育的影响

5.3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背最长肌肌肉理化性状的影响

5.4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蚕沙对肉羊背最长肌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

6 结论

全文总结

1 全文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蚕沙的营养价值评定、不同比例的蚕沙与稻秸在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的组合效应试验以及不同比例蚕沙饲粮饲喂肉羊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对瘤胃微生物细菌区系变化的影响的测定,评定了蚕沙的饲养价值,确定了蚕沙在肉羊生产中的最佳添加量,为蚕沙在南方肉羊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试验一、对蚕沙的营养成分含量、瘤胃降解率以及品质评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干物质(DM)89.61%、粗蛋白(CP)16.85%、中性洗涤纤维(NDF)34.32%、酸性洗涤纤维(ADF)17.64%、粗纤维(CF)20.91%、粗脂肪(EE)3.95%、有机物(OM)20.40%、钙(Ca)11.36%、磷(P)0.14%。2)蚕沙在瘤胃内的DM、CP、NDF、ADF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47.30%、43.26%、47.56%、36.17%。3)蚕沙的代谢能(ME)为8.27 MJ/Kg,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为3.38。
  试验二、采用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法研究了不同比例蚕沙(SE)和稻秸(RS)的组合效应。试验将SE∶RS设计为100∶0(SE100)、80∶20(SE80)、60∶40(SE60)、40∶60(SE40)、20∶80(SE20)、0∶100(SE0)的比例,分别进行体外发酵批次培养24 h和体外发酵产气培养72 h。结果表明:1)各组各时间点培养液的pH值在6.26~6.73之间,在适宜范围之内。2)当各组培养液内的氨氮(NH3-N)浓度上升至最大时,SE40和SE6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各组培养液内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随着蚕沙比例的提高而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大小顺序为SE80<SE40<SE60,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4)各组培养液内的微生物粗蛋白(MCP)含量为SE80>SE40>SE60,这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5)随着蚕沙比例的升高,各组的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DOM)越高,说明蚕沙在培养液内的降解率高。6)蚕沙比例越高,产生的最大产气量(GP)就显著增多(P<0.05),SE80组的24 h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7)根据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指标的多项指标组合效应指数(MFAEI),SE80为0.59,SE80>SE40>SE60>SE20,蚕沙和稻秸的最佳比例为80∶20。
  试验三、研究了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蚕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细菌区系变化的影响。试验选用32只杜泊羊×湖羊杂交F1代绵羊(24.06±2.25 Kg),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是参照NRC(2007)建议的肉绵羊饲养标准,日增重200 g/d,干物质采食量0.83 kg,ME为10 MJ/kg,CP含量12.17%。试验组蚕沙与稻秸比例分别为80∶20、60∶40、40∶60,各组饲粮中蚕沙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20%(T20)、30%(T30)、40%(T40),试验期为75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三只羊进行屠宰取瘤胃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T20和T30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料肉比(F/G)均显著大于T40组(P<0.05),T20和T30组的ADG、F/G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的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T20组的CP表观消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T40组(P<0.05),T30组的NDF表观消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30组和T40组的ADF表观消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T20组(P<0.05)。3)对照组球蛋白(GLO)浓度显著小于T20和T40组(P<0.05)。T20、T30、T40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0和T40组尿素氮(BUN)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甘油三酯(TG)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0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20、T30和T40组的HDL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T4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T20、T30和T40组的LDL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4)当蚕沙添加量为30%时,改变了瘤胃的发酵方式显著促进了溶纤维丁酸弧菌(B.fibrisolovens)、黄色瘤胃球菌(R.flavefaciens)、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uminicola)、嗜淀粉瘤胃杆菌(R.amylophilus)的粘附(P<0.05),使得稻秸降解率的提高,使得TVFA和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试验四、研究了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蚕沙对肉羊屠宰性能、器官重量变化、肌肉理化性状和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三只肉羊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T20和T30组的屠宰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大于T40组(P<0.05)。T20~T40组的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T20~T40组的眼肌面积和GR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T20组的心脏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30和T40组的脾脏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肉羊在屠宰后45 min的pH值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T30、T40组肉羊在屠宰后24 h的pH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和T20组(P<0.05)。T20~T40组对肌肉剪切力的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T20~T40组之间的对肌肉剪切力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之间的肉色亮度(L*)、(a*)、(b*)值无显著差异(P>0.05)。4)对背最长肌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各组之间的H2O含量和OM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T20和T30组的CP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和T40组(P<0.05),随着蚕沙比例的升高,各组的肌肉EE含量相应升高,T20和T30组的肌肉EE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