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现状研究——以江苏省三市高职教育为例
【6h】

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现状研究——以江苏省三市高职教育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校企合作研究综述

(二)国外校企合作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理论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概念界定

(一)校企合作

(二)高等职业教育

(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四)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

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教育层面的意义

(二)企业层面的意义

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学校本位的企业参与

(二)企业本位的企业参与

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一)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

(二)产学合作理论

第二章 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现状调查

一、企业参与的意愿调查

(一)企业参与的总体意愿调查

(二)影响企业参与意愿的因素调查

小结:企业参与的综合意愿持平,但“利己”出发点占多数

二、企业参与的动机与障碍调查

(一)企业参与的综合动机调查

(二)影响企业参与动机的因素调查

(三)企业参与的主要障碍调查

小结:企业长远发展是主要动机,但合作未能融入企业文化

三、企业参与的模式考察

(一)“共建实习基地”模式

(二)“订单式”模式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

(四)“企业工作站”模式

(五)“产学研结合”模式

(六)“企业大学”模式

小结:参与模式形式多样,但参与深度有限

四、企业参与的成效考察

(一)院校层面合作收益调查

(二)企业层面合作成本与收益调查

小结:合作成本较高,企业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五、企业参与的评估现状调查

(一)企业内部综合评估

(二)院校对企业参与的评估

小结:合作评估体系不健全,参与主体缺乏评估意识

第三章 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困境分析

一、顶层设计不完善,政策模糊影响企业参与意愿

(一)国家层面企业参与政策相对滞后

(二)地方层面企业参与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三)政府职能部门分散且缺少执行力

二、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单一诉求制约育人动力

(一)参与高职教育的责任意识淡薄

(二)参与校企合作未能融入企业文化

(三)参与校企合作尚未成为企业战略

三、长效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的层次难以深入

(一)狭隘职教观引起校企合作制度的路径依赖

(二)校企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缺失

(三)企业主体话语权的缺失阻碍利益诉求的实现

四、成本收益不均衡,企业参与的成效无法保证

(一)隐形交易成本增加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社会信任低阻碍互惠互利的实现

(三)沟通渠道不畅导致资源共享率低

五、评估体系未完善,企业参与的过程缺乏监督

(一)缺少第三方评估机构

(二)评估指标的不确定性

(三)评估结果反馈不及时

第四章 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对策建议

一、战略层:“三位一体’’助推企业战略地位

(一)政府完善激励政策,地方加大制度保障

(二)企业提升“公民意识”,丰富战略发展内涵

(三)院校强化“大职教观”,减少教育的“技术浪费”

(四)德国“双元制”:战略层宏观政策的经验借鉴

二、战术层:建立“三重螺旋”伙伴关系

(一)“自上而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二)“由内而外”提高企业综合能力

(三)“由浅入深”深化合作教育层次

(四)澳大利亚的“TAFE”:战术层企业纵深参与的经验借鉴

三、操作层:“各司其职’’完善供应链微观管理

(一)地方建立第三方校企合作科学评估机构

(二)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专业发展过程

(三)院校提升教师科研转化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

(四)美国“合作教育”:操作层微观评估的经验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进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破解劳动力市场中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困境提供了思路。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参与主体之一,具备承担教育责任的能力,其社会职能应该得到有效的发挥。但目前已有研究常常围绕校企合作中院校层面进行探讨,对企业参与的认识长期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外部政策环境对企业也仅是导向性影响,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高职教育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真实的参与现状,才是破解当前校企合作中众多难题的关键。因此本研究在深刻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背景的基础上,详细界定相关概念,并结合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产学合作理论对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进行理论阐述。
  本研究对江苏省三市的32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障碍、路径、成效以及评估体系五个角度进行现状调查,同时通过对合作院校的了解和对政府政策措施的分析,结合产学合作等理论总结出目前江苏省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意愿度低、动力不足、层次浅、收益少和评估难的五个方面原因,分别是:政策设计不完善且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参与动机单一、企业深度参与的长效机制有待探索、企业参与的成效难以保证以及缺少对合作质量进行全面监督的评估机构。
  最后,结合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分别从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破解企业、院校和政府在合作开展中的“集体尴尬”,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三大主体提出建议,分别是:战略层上形成政企校“三位一体”以助推企业的战略地位,战术层上建立合作共赢的“三重螺旋”式伙伴关系,操作层上参与主体“各司其职”完善供应链微观管理,真正做到发挥各个环节和每个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同时借鉴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和美国“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建议进行支撑,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更积极、更顺畅、更有效的合作参与,以形成“过程共建、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极大实现院校、企业和政府共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