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汉时期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经略研究
【6h】

两汉时期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经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秦灭百越与南越国的统治

(一)秦征百越与天下一统

1、征伐百越

2、经略岭南

(二)南越割据与文治武功

1、南越割据

2、赵佗在南越国的文治武功

3、汉初南越与中央王朝的离合关系

二、西汉中后期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一)西汉中后期的三郡政局

(二)西汉中后期对三郡的统治与治理

1、开发交通 沟通南北

2、加强行政管理

(三)发展经济文化

三、东汉时期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一)东汉时期的三郡政局

(二)朝廷经略与地方社会的治理

1、改善交通

2、加强行政管理

3、地方社会治理

(三)发展经济文化

四、两汉对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经略述评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岭南[1]地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转折时期。而地处岭南南部边境即今越南中、北部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则在当时不仅被纳入到汉代中央集权的统治范围,亦是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相互沟通的重要枢纽和桥梁,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就两汉时期中央对该地区的经略管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社会发展,以及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等作尽可能具体的探讨,以期对该地区的发展脉络和封建化的进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交趾等三郡地区,虽然正式纳入到中央集权的范畴之内始于秦汉时期,但与华夏中原的交往交流却由来已久,是华夏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秦始皇时灭掉六国,天下统一,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岭南地区在历经大规模的军事征伐后,同样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范畴之内,但因秦国祚短促,中原大乱,岭南地区进入南越国赵佗的自治阶段。及至汉初,南越国与西汉中央政权的关系时合时离,仍未正式纳入到郡县制的体系内。因此,本文首先对这段历史作了回顾,并对南越国的文治武功作了尽可能深入的探讨。
  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实质性变化,开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是年,武帝勘定岭南,统一南越,并相继在岭南设置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接着置交趾刺史部监察此地。从此,岭南地区全部纳入到郡县制的体系,与中央王朝的政治关系正式确立下来。西汉后期,地处今海南岛的朱崖、儋耳二郡因故放弃,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西汉末也进入地方官员保境安民的状态,总体而论,变化不大。对于这段历史,本文着重探讨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经略,包括海陆交通的开发,地方官员对州郡的治理,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内容。西汉中后期,交趾刺史的“不渡涨海”、州郡主要官员不常置以及尚未建立起“赋役”制度等,反映出中央政权对该地区的行政管理仍呈较为松散的状态,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制约和限制。但交通的开发、郡县的设置和移民的增加等,则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两汉之际,新莽篡汉,中原大乱,社会动荡,而交趾三郡却因交趾刺史、交趾太守锡光的保境安民和九真太守任延等励精图治,呈现出大治的景象。虽然建武中期交趾地区出现了反对赋役沉重剥削的“二征起义”但终被东汉政府镇压,且因政府政策的及时调整,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该地区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势头。顺帝至灵帝时,东汉王朝逐渐腐朽,交趾三郡也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民乱、兵变纷扰不断,影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东汉末年士燮家族近半个世纪的保境安民,使交趾等三郡再次免于兵燹战乱,呈现出不同内地的相对稳定政局,使该地区仍能在天下大乱的境况中得以发展。此外,东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交州刺史和三郡官吏的持续性设置,更严密的行政管理,赋税制度的确立,法制建设的提升,以及人口的大量南移等,都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上述具体探讨,本文在第四部分作了全面的历史分析。认为地处中国南疆的交趾等三郡,早在秦汉时期已经逐步纳入到中央政权的郡县体系之内,并随着行政管理的不断加强,交通的开发,人口的南迁,封建制度的确立,使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而大大推进了该地区与中原内地的一体化进程,逐步完成了封建化[1]的进程。同时,鉴于交趾等三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该地区已成为沟通中原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重要桥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但从两汉对交趾等三郡的经略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交趾等三郡的发展历程来看,曾出现过三次快速发展时期,即秦汉之际的赵氏南越国统治时期,两汉之际地方官员锡光等保境安民时期,东汉末年士燮家族的统治时期。这三个时期,都是中原大乱即秦汉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而在此情况下,交趾等三郡每每能够躲过战乱并取得发展,出现了不同于内地的大治景象。反观秦汉长期统一的历史时期,其三郡的发展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与两汉政权对该地区的经略不力密切相关。如西汉初年对交趾等地实行的禁入政策(铁器、马牛等),西汉中后期的刺史监察“不过涨海”、州牧郡守不常设置,以及放弃朱崖、儋耳二郡的收缩政策,民无赋役政策等,都反映出对该地区经管的松弛和无序。东汉初年,交趾太守苏定等对该地区重赋盘剥,加上严酷的“越律”限制,成为“二征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顺帝以后政治腐败,对该地区的经济剥削不断加重。地方官员贪残成风,交趾等三郡民乱兵变此起彼伏,都影响到该地区的发展。
  因此,我们对汉代交趾等三郡的发展变化的研究,一方面要认识到其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其封建化的进程,都与中央政府的直接经略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到在特殊历史时期地方循吏在“保境安民”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对地方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